两会答问:入宪后中国人权之路怎么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1日22:06 中国新闻网 | |||||||||
入宪后的中国人权之路该怎么走?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伯承就此接受本社记者专访。 设立相关人权委员会 据称,“两会”之前,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中国人权研究会已将一份关于在人大
这份建议书是在此次“人权入宪”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次正式提出相关建议。 事实上,这种构想源自其它国家的启发。在对欧美国家的考察和交流过程中,林伯承发现很多国家众议院都设有专门的人权委员会,联合国也设有人权委员会,而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机构。 他认为,“在全国人大、政协设立人权委员会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专门人权委员会的设立,又无疑会成为人权入宪后的组织保障。” 完备人权法律体系 人权如果顺利实现入宪,相关的法律如何跟宪法对接,并形成新的人权法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均涉及到人权的方方面面。 “十届全国人大以来,中国将修改法律和制定法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继续制定一批必不可少的新法律同时,还修改了一批与市场经济和人权保障要求不相适应的法律。”林伯承说。比如,去年政府断然废除了旧的强制收容遣返条例等等。 在本届人大法律审议计划中,紧急状态法、护照法、公务员法、社会保险法等都榜上有名,此外,还将修订选举法、传染病防治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林认为,这些法律最终将和宪法一同形成一个更加完备的法律体系,充分保障中国人权。 寻求理论突破和教育普及 “人权理论被神秘化了,其实,人权是无处不在的。”林伯承认为,当前的人权研究成果不够普及,理论和实践并没有很好结合。 他希望,将中国人权研究从传统的学究方式中解放出来,推动基本理论与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 对于国内“人权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林伯承说,“要理直气壮地讲人权,全民讲人权。”他认为,如果此次“两会”人权入宪顺利完成,人权观念将在中国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普及。 这位人权专家还透露,作为国内两大人权机构之一,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还将加强人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在每年一度中德人权对话的基础上,还将逐步开展中美、中法、中英人权对话。 相关专题:中国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