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诉警示:“四大难题”困扰有车一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2日14:0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刘浦泉、王明亮)一年一度的“3.15”来临之际,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12365”质量投诉中心发布消费投诉警示:去年共受理汽车及配件投诉688件,同比增长了17.2%。有关轿车和客车的投诉380余件,占总量的55%。其中,国产车占了90% ,绝大部分是私家车。目前,“四大难题”困扰北京“有车族”。
一是故障新车难退换。刚刚购买的新车,就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如:邵先生刚购买的车在第一次修理时,意外发现车曾经重新喷过漆或刮过腻子,怀疑是事故车;张先生新买的汽车第二天刹车系统失灵,险些发生事故,等等。虽然有些产品质量问题比较明显,但在解决问题时却难以满足申诉人要求,绝大多数解决方式是修理。消费者积攒几万、十几万元购买新车,尚未正常使用就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消费者一般都要求更换或退车,即使接受修理也要提出一定补偿,而销售商绝不愿意将挣到的利润拿出来,往往拉出厂家做挡箭牌。汽车在我国属于登记备案产品,不管何种原因,退回的车只能流向旧车市场。因此,无论是退车还是换车,厂家都要损失万元甚至几万元。即使是新车,只要上了牌照,对用户的服务只是包修理,没有“包退、包换”一说。 二是汽配真假难分辨。目前配件市场比较混乱,比如一个金杯面包车的离合器,不同汽修厂家的价格不同,高则400多元,低则100多元。配件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既有原装厂装车配件,也有国内合资厂产品以及无证无照的小作坊产品。这些产品看起来差不多,但价格差距很大,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其中奥秘。去年,“12365”受理有关汽车配件的投诉有194件,占投诉总量的28%。 三是修车挨宰难回避。汽车维修中不讲诚信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问题是:无证经营、技术低劣、维修中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弄虚作假宰客等不道德经营行为。虽然汽车维修质量纠纷不在《产品质量法》规定范围,但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使用的汽车配件质量依然受《产品质量法》保护。去年,“12365”受理有关汽车维修纠纷的咨询多达165件。由于维修没有明确的收费细目指标,以致不同的维修厂商在维修费用的收取上相差悬殊,特约维修厂往往比非特约厂收费成倍增长,这给一些“路边店”销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带来可乘之机。 四是解决纠纷遭刁难。目前,汽车“三包”规定没有推出,解决汽车质量纠纷没有法定依据,如果双方意见分歧太大,往往导致问题久拖不决,最终吃亏的总是消费者。另外,有关汽车、汽配发生产品质量纠纷寻求质量鉴定存在困难,使消费者往往处在不能举证的尴尬地位。如:汽车刹车跑偏发生了交通事故,结果发现车ABS防抱死装置未起作用;汽车在行驶中突然起火,来不急自救,等消防车赶到,车子已全部烧毁。一旦发生这类事故,解决非常困难。厂家说需要鉴定后解决,保险公司则强调汽车火灾由质量问题造成的拒保。当汽车性能发生故障,造成汽车自燃、方向失灵、制动失灵、轮胎爆炸、安全气囊失灵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质量鉴定,而质量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鉴定费用十分可观。因此,当事故发生后,即使能分清责任,生产者往往也不客观对待,非要有鉴定再解决,消费者维权十分艰难。(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