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乞讨论不能没有乞丐声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2日14:23 沈阳今报 | |||||||||
昨天今报法治版对沈阳禁讨区的设立进行了讨论,并引发争议,相似的是,《新京报》和北京亚太经略市场研究公司也在3月2日至6日联合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有64.9%的市民赞成设立禁讨区。(3月9日《新京报》) 无独有偶,《南方都市报》3月7日“乞丐如何管请你说说看”的小调查吸引了热心读者的积极参与讨论,3月8日,记者抽取参与讨论的52名读者观点进行总结,发现有53.8%的
应该说,这样的调查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调查本身就是为了知晓城市市民对设立禁讨区的态度和意见,更何况,调查也确实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时,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是无须质疑的,媒体的参与使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了可靠保证。但是,对于这样的调查,我却有一个深深的担心,那就是其可能会成为决策者决策时的参考依据。要是那样,设立禁讨区就又多了一条“民意”的理由,乞丐在城市的命运又多了一层“阴影”。 对市民的禁乞调查只能是禁乞讨论的“内容”之一,不能成为禁乞讨论的“全部”。因为,在禁乞调查中,我们只听取了市民的意见和观点,而没有听取乞丐的声音表达。乞丐,作为禁乞讨论的“主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声音表达,这样的讨论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也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是一种“伪讨论”。 所以,在对市民进行禁乞调查的同时,我们的媒体还应该有来自乞丐方面的声音表达,比如乞丐真实生存状况的调查、乞丐对设立禁讨区的看法等。只有这样,媒体向公众展示的才不至于是不对称的信息。 或者,我们的媒体应该让市民先看到乞丐真实生存状况的调查和报道,然后再对市民进行禁乞调查。这样的调查结果会更趋于公平和公正。 讨论之后会有决策。在决定一个群体的命运时,假如我们不让这个群体发表任何意见,这是典型的强权逻辑和霸权逻辑。如果禁乞讨论中没有乞丐的声音表达,我们的禁乞决策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强权逻辑和霸权逻辑。与此同时,由于乞丐是这个社会中的“极少数人”,即使在禁乞讨论中充分听取了他们的声音表达,我们也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相关决策,不然,民意很有可能会被异化为“多数人暴力”。 所以,禁乞讨论不能没有乞丐的声音表达,而禁乞讨论有了乞丐的声音表达以后,我们还要防止禁乞决策中“多数人暴力”的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