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国问题专家称印不会与美一起遏制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2日15:40 环球时报 | |||||||||
印中合作已经制度化 当媒体的目光仍盯在印巴关系上时,印度政府已经在悄悄地改变与中国的关系。印中关系的改变是结构性的,且这种改变已经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 印中合作已经制度化,覆盖面十分广泛。在加强双边关系必要性的问题上,两国内
前不久,费尔南德斯引述了他本人过去讲的话,总结了印中关系的转变。他说:“我愿意以印度国防部长的身份再次阐明,过去针对中国的讲话只是对‘假设中的非常事态’的一种反应,我是把中国称为‘潜在的头号威胁’。但自此以后,印中关系进程非常积极,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对中国的访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简而言之,印中关系未来的前景非常好,两国都重申了在更高的政治层面加强双边关系的决心。” 这不是一份止痛疗伤的外交陈述。正如他演讲的副标题所指,费尔南德斯实际上是在阐释一个问题———“印中关系前景:敌对、竞争还是相互支持?”在总结长期以来印度对华持久的焦虑时,费尔南德斯试图给出一个坦率的答案。 不断上升的经济关系 1959—1962年间,当印中关系已从友好变为敌对时,新德里时刻表露出对北京的安全关切,但印度领导层却很少意识到中国的安全关切。费尔南德斯引述了1971年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关于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谈话。当时,印度担心中国开辟第二战场,支援巴基斯坦。但周总理对基辛格说:在中国看来,最坏的结果将是,苏联从北面侵略中国,美国和日本从东面进攻中国,而印度进入中国西藏。 幸运的是,在印度核试验后,印中两国关系不是仅仅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近年来,双边经济合作的戏剧性扩展,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了一个不同的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两国双边贸易额仅为两亿美元;到2002年已发展到50亿美元,2003年更达到75亿美元,今年有望实现100亿美元。费尔南德斯说:“在今后几年里,印中贸易额翻番并非不可想像,因为双方还有很多互补领域。”过去十年间,印中处理双边关系完全是站在政治角度。如今,不断上升的经济关系为双边未来关系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防止政治不确定因素的有效保障。 不会与美一起遏制中国 在印中未来竞争前景上,费尔南德斯引述瓦杰帕伊总理的话认为,“健康的竞争关系”与“分裂的对手关系”之间存在区别。两国目前仍有分歧,可对这种分歧的认识已推动两国关系走向一个“成熟的层面”,既不让分歧阻挠两国在其他领域发展关系,又要以更紧迫的心态表达这种分歧。 印中的确正在表达这种分歧。在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解决边界问题已上升到政治层面。到目前为止,为敲定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与方针,两国代表已经举行了两轮会谈,这些谈判是友好且富有建设性的,让各自对对方的立场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两国还达成了共识,即“中国和印度的战略以及国家发展重点没有根本冲突,因此两国没有必要奉行一种‘要么相互排斥,要么遏制’的政策”。历史上,印中曾对对方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十分猜疑,尤其是与美、俄发展关系。如今,费尔南德斯说,“中国和印度正在各自巩固和发展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及日本的双边关系,上述关系的发展已经不被视为零和策略”。 换句话说,印度不会加入美国阵营去遏制中国,也不会与中国联手,形成对抗美国的集团。双方都对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发展一种多元接触关系抱有兴趣。虽然一些人认为,印中作为邻国,又是崛起中的大国,双方都在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扩展军事力量的影响范围,迟早会发生冲突。 那么,两国军队战略力量不断增长的客观现实,是否会使中印在亚洲发生碰撞呢?费尔南德斯挑战了这种看法,他说:“无论军事水平今后如何发展,两国都必须设法不给对方带来任何‘猜疑和不必要的焦虑’,无论从单独角度,还是联合起来看,印中这种军事能力发展都应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稳定。”过去,在两国所有部门中,军队相互不信任感最强。费尔南德斯谈到了两国去年举行的联合海军演习,指出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尽管印中曾有过延续下来的敌对关系,但今天印中两国军队正在朝一种稳定的工作关系发展”。 印中还存在信任问题 在评价印中正在建立稳定关系的同时,费尔南德斯也提到了两个遗留问题,一是“信任赤字”问题,即印度仍对中巴伙伴关系存在一些“持久的关切”,他认为削减“信任赤字”,将对双边关系发展产生积极效果;二是“理解赤字”问题,即两个有着历史联系的大国和邻国,彼此都对对方的国内政治和社会情况了解不够。 虽然印中关系曾出现曲折,但目前印度政府正在留给继任者一个全新的格局,一个有利于两国长远合作的理性框架,这应该是历史必须记录下来的瓦杰帕伊政府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刚刚开始的印中友好关系,已经拥有了大幅改变印度安全环境以及重建亚洲地缘政治的潜力。(摘自2月25日《印度教徒报》) 《环球时报》〔20040310 第13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