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万名学生抽查65%铅中毒 奶瓶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3日08:09 新华网
  如果儿童在铅污染环境中呆的时间太长,很容易导致铅中毒。新华社发

  “应在全国开展儿童血铅超标普查,及时给受铅污染影响的儿童科学排铅,防止其智力下降,身高受影响。”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陈万志称,当前由于铅污染防控体系不健全,四分之一的奶瓶、还有学生课桌椅、教材封面等都超标释放铅金属,目前中国儿童铅中毒几率过半数,因此要尽快出台铅污染防治体系,在各级医院建立儿童铅污染门诊,教患儿防、排铅金属。委员们说,如果不注意防治,20年后,中国儿童平均智力水平会在20年后比发达国家儿童低5%。此提案经全国政协办公厅审查后,建议国务院交环保总局、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分别研究办理。

  深圳万名学生抽查65%铅中毒

  据悉,日前国内儿童玩具以及学习用品的含铅现象普遍。据有关部门抽样检测,23种国产玩具中,7种玩具表面油漆中所含可溶性铅超过国家允许值(250毫克/千克)。另据有关部门检测,部分学校课堂椅黑色油漆层中铅含量超过国际标准36.7倍,有的教科书彩色封面超标达12倍。儿童咬手指和所持玩具或学习用品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在胃液中,对可溶性铅的吸收率高达76%。

  吸吸奶瓶就会铅中毒?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对市场上销售的奶瓶彩色图案作金属释出量抽检,25%的奶瓶会释出铅等重金属,其中少数甚至超过欧洲安全标准的20倍。儿童经常使用这类产品,容易造成铅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称,铅损伤是国际公认的危害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第一杀手”。当前我国儿童铅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儿童铅污染调查数据惊人。我国儿童超半数处于铅中毒状态,部分城市工业园区的儿童铅中毒比率更高。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不久前对11438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65%的儿童血铅含量超过100微克/升的国际铅中毒标准。

  血铅超标危害儿童神经

  铅是已知毒性最大、累积性极强的重金属之一,长期蓄积于人体,严重危害神经、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对婴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影响尤其严重。儿童铅吸收率高达42-53%,约为成人的5倍,而排铅能力只有成人的30%。

  国内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儿童体内血铅超过100微克/升,智能指数就会下降10~20分。国际消除儿童铅中毒联盟的专家告诫说,中国如果不注意铅中毒的防治,20年后中国人平均智力将比美国人低5%。

  陈万志称,天津市曾追踪调查了1万名14岁的儿童体内铅含量,其中2710名儿童血铅浓度超过100微克/升,普遍存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营养不足发育慢等问题。

  陈万志表示,除上述途径外,还有几个层次是铅污染主因:一是地面以上1米高的范围,汽车尾气铅尘多积聚在此,正是儿童活动与呼吸带,儿童从空气中吸入的铅量相对较多。二是家居装饰用品污染,目前我国漆中的铅含量高达5%。三、部分地区饮用水、食物中含铅严重超标。四、传统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传统的松花蛋中加入黄丹粉后,每只蛋的铅含量高达3微克。

  开展全国性儿童血铅普查

  陈万志委员称,根据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的调查,80%的患儿家长尚未意识到铅污染的严重性。特别是有关儿童的玩具及学习用品的含铅标准还处于空白状态。他建议尽快制定完善的铅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包括首先建立开展全国性的儿童血铅含量普查,各级医院应配备人建立儿童防排铅门诊,以针对儿童的良方,助其排出体内的铅毒。

  此外,他还呼吁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铅污染物的排放,特别加强对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对于铅污染严重的地区,禁止种植食品作物。

  小知识

  铅中毒分级标准

  Ⅰ、血铅<99微克/升,相对安全;

  Ⅱ、血铅100~199微克/升,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Ⅲ、血铅200~499微克/升,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会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

  Ⅳ、血铅500~699微克/升,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Ⅴ、血铅≥700微克/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头痛、惊厥、昏迷甚至死亡。(雪超、陈海玲)(来源:广州日报)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