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原生态)阵痛中的光荣与梦想—铁西掠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3日10:5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采访缘起

  2004年2月14日,中国沈阳。小雪过后,春寒料峭。头顶,天空一片湛蓝。

  大东北,一片神奇的土地,诞生过许多奇迹,它的黑土地,它的大豆高粱,它的北大仓,它的火辣辣的二人转……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它为这个大家庭做出过无私的奉献,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离不开东北这个工业基地和密集的铁路运输网的支持;三年自然灾害,东北大批的粮食入关缓解了全国的饥荒;后来的经济建设,东北承担了全国重工业设备的绝大部分需求和财政收入的大头。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不到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东北,成为中国发展建设的血库。

  铁西区是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核心,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机械加工业基地和基建配套工业基地,其主体是国有企业。

  烟囱林立曾经是铁西区的标志性景观,一根根冒着黑烟的大烟囱曾经是一种骄傲。

  但近20年,铁西区乃至整个东北的声音却喑哑了。

  这个豪爽的东北汉子到底怎么了呢?

  沈阳90%的工厂都在铁西区。有人曾说这里是东方的鲁尔。

  我们下了火车,奔向铁西区。

  这个曾为共和国经济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地方,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那些因为种种原因相继倒闭工厂的老工人,他们现在生活的如何?

  带着一串串问号,我们脚步不停。

  一进入铁西区,原沈阳冶炼厂的3根大烟囱依然醒目。它所保留的是老工业基地的往日的辉煌,它记录了沈阳人从骄傲到迷惘的历程,而这个历程也正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共有的。

  但随着足迹延伸,我们似乎看到了铁西区的金色过去、杂色现在和彩色未来。艳粉街旁的擦鞋店

  “如果不下岗,我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杨宏彬

  杨宏彬,男,33岁,下岗8年。

  他原先是沈阳市第一搪瓷厂的工人,那时候该厂的“红双喜系统搪瓷盆”在国内销售极好,很多产品还出口外销。

  “我们厂那会效益特好,有3000多职工。我当时在厂里负责搪瓷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每天都在高温车间工作。我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家就住在铁西区。整个童年,铁西区给我的感觉是灰蒙蒙的,许多工厂的烟囱仍然冒着时白时灰的烟雾。记忆同样深刻的还有户外的张口呼吸,你只要一张嘴,合上后满嘴便是细细的沙粒,嚼起来咯吱咯吱的。”

  那时的铁西区,在沈阳其他几个区中,显得土气和低贱。觉得头顶的一片天像死掉了一样。

  “后来厂子倒闭了,我只能自谋出路。”

  “不管怎么说,我年轻,咋的也要闯一闯”。

  他先后开过小饭馆,摆过地摊,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擦鞋店”。

  走在人群中,貌不惊人的杨宏彬没有什么特别。那粘满鞋油味的工作服,那黝黑的面庞,让你无论如何也不会联想到他一个月的收入比白领还多。

  杨宏彬不算健谈,面对记者的发问,他总先蹙一下眉,然后慢慢舒展开来。

  “你对下岗没有心理负担?”

  “没有。我当时心态很平和。现在看看,我感谢下岗。如果厂子没倒闭,我的日子肯定远不如今天。”

  2003年年底,厂子才把拖欠的“买断工龄款”交到杨宏彬手里,一年320元,一共13年工龄,他得到4000余元。

  “接过钱时,我心真凉了一下。说心里话,我热爱自己的厂子,可现在,这4000多块让我们彻底脱离了关系。”

  现在,他的擦鞋店是“陈勇擦鞋店”的001号连锁店。店面几百张固定顾客擦鞋卡,就已经足够他的流水周转。

  “我敢说,我的擦鞋店服务没人能比得过!”看得出,他很自信。

  擦鞋店很小,但顾客不断。客人在谈到他的服务时,都竖起大姆指。

  他和爱人住在擦鞋店的里屋,面积大约6平方米,将将能放下一张双人床。

  墙上,他们在结婚照里笑得很灿烂。从一名普通工人到现在擦鞋店的小老板,杨宏彬经历了二次创业的万千艰辛。许多铁西区下岗的年轻人,都和他一样,在自己的创业路上摸爬滚打。其中有些很出色,但也有些,血本无归。“四年了,厂子只负责给我交养老保险。”郝仁(化名),男,52岁。铁西区某正申请破产工厂的工人,该厂从沸沸扬扬的全厂3800多职工到现在仅剩不到400人。

  “厂里4年没有给我开过一分钱了。我们厂实行全员买断,但有一条规定,超过30年工龄的人,可以不实行买断制。你回家,厂子负责给你交养老保险。我52岁了,只能等着60岁退休。我以前在车间干过,会车工活,现在就到外面给人家帮忙,每个月有几百块钱收入。而那些没有技术的人,就远不如我了。

  “我当了一辈子工人,我对老国企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厂子破产后重组,好给我们一个归宿。”郝仁性格温和,知识也很广博。面对我们有备而来的诸多发问,他总是认真想过后说一大通,质朴而真诚。

  现在,他的许多朋友大多下了岗,个个为生计奔波,受过初中教育以上的,在尽可能努力改变命运,但也有不少人困惑不解。郝仁说,他总忘不了一个老工人低头抽着闷烟,迷惘地说“说黄就黄了,我X她个X”。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失落感只有他们最了解,只有他们知道伤口究竟有多深,知道改革带来的阵痛和牺牲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自己的现状,郝仁心态出奇地平和。

  他总说,厂子倒闭有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这种发展的必然让他不会太过抱怨。可是,他总重复一句话:“很大因素是人为的。”

  厂里的领导管理不善,产品老化,许多管理者牟取私利,使国有资产流失,还有种种背后交易,在厂子里几度流传得广泛。

  郝仁有个上初中的乖巧女儿,他指望女儿能考上好大学,将来会有出息。历史不会被忘记。这片神奇的土地诞生过无数个共和国“第一”:第一台自动车床、第一台1.25万吨挤压机、第一架国产歼击机、第一台50万伏超高压变压器……

  仅一个沈阳重型机器厂就为国家贡献了70个“第一”。

  但现在,这里是困难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是下岗职工最多的地区、是城市困难居民最集中的地区……

  2004年初春,我们几乎步行了整个铁西区。顺着走过的老路,我们看到沈阳自行车厂、沈阳鼓风机厂破旧的厂房。

  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图景,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理想。

  历史不会被忘记,但它总会过去。

  亮色慢慢在这里滋长。

  2002年6月,地方政府宣布了改变铁西历史的一个创造性举措: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将铁西区的存量优势、人员储备优势、级差地租优势与开发区的空间优势、体制优势联合形成合力,加速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步伐。

  一条铁路将铁西与沈阳市中心商业区隔开,用工业用地置换成商业用地,工厂下面的土地陡然升值,工业用地土地转让的资金一举解决在开发区兴建新厂房和解决分流职工债务等问题。铁西的“圈地运动”在一年之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7月末,铁西新区一块土地以“天价”———每平方米4600元出售,这是铁西区改造前的数倍。即使像风动工具厂这样改制成功的厂子,明年仍然想要搬到开发区去,对于奄奄一息的厂家,迁厂是惟一的出路。

  2003年冬天,铁西区昔日的工业用地上,正在建汽车城、大型超市、商厦。

  路边和小街区内大量的建筑物已被拆除或等待拆除。铁西区一些过去的贫民窟式的平房区已经变成了新式的住宅小区。工厂的烟囱仍然没有呼吸,但在铁西商业中心一带,已经显现出一些繁华。人群开始活跃起来。艳粉街昔日的棚户区全被拆除,漂亮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

  马路在拓宽,局部的改造已经可以看到未来铁西的样子。

  天空现出了蓝色。

  铁西,开始旧貌换新颜。

  很多出租车司机对铁西区这两年变化都感同深受:“铁西变化真的很大”。

  从艳粉街坐几站公车,就可以到达原沈阳自行车厂,仅几公里的路程,你可以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铁西区。一边是彩色的小楼,一边是60年代的破旧厂房。铁西区的确在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几十万下岗工人住在这里,他们的明天会如何。

  广义上说,“铁西区”并不仅仅存在于沈阳,也并不仅仅存在于城市里。直到今天,老国企的改制与发展仍然值得关注。

  国家该如何改变“铁西们”的命运?地方政府的种种优惠政策是否要多向这些困难企业倾斜?那些40岁至50岁之间的老产业工人,他们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的下一步怎样走?

  这应该不是一次完美的采访,尽管我们很用力地走近他们,但相对一些下岗待业已久的老工人,还是明显地感到了一种隔膜和拒绝。

  真实而冗长的生活就这样在这短暂采访中结束了,它的背后有泪光浮动,也有希望存在。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