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劳动力达7.4亿 其庞大规模将持续20年以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3日09: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3日电 农民工大量进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渐增……就业的严峻就这样凸显在我们身边,自然也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经济日报报道,本次两会的人大代表中已有8个省劳动保障厅厅长联名建议修改《劳动法》。

  就业难,难在哪?如何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年轻的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代表连续两年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议案、建议案,对扩大就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业提出了独到的建议。

  就业难难在哪?

  劳动力资源已相对过剩

  就业体制滞后放大难题

  “今年的就业问题比去年更为严峻。”郑功成代表分析,2003年全国下岗失业人员总量为1400万人左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为1000万人,这个规模将延续8到10年;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体制性障碍在减少,进城打工的农民会更多,到2003年底,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9700万,今年春节过后返城的农民工同比增长了10%;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80万的历史最高峰,比去年增加70多万人。此外,今年还要继续裁军。这些人都需要新的工作岗位。

  而我国的劳动力达7.4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规模将持续约20到30年。

  郑功成代表说,这些数据表明劳动力资源过剩是客观存在的。除这一客观因素外,滞后的劳动就业体制也是放大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一是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发掘不够;四是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就业难如何解?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构建城乡统一市场

  加快建立法律体系

  强化劳动监察职能就业形势严峻的格局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郑功成代表认为,突破就业难问题需从多方面努力。

  首先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用好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政策。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用于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直接购买岗位等;二是保证小额贷款的顺利发放。因赢利率很低,无法保证商业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建议由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来承担这一职能;三是税费减免政策多集中在服务行业,建议扩大到制造业,制造业能容纳更多的产业工人。

  其次是尽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目前的重点是在制定劳动就业规划、就业政策和实施相关措施时,彻底改变单纯考虑本地或城镇就业人口的做法,真正将本地户籍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纳入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提供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与就业信息服务。

  再次,有关就业的政策应当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次。建议制定《就业促进法》、《反就业歧视法》等,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均含有歧视性条款,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户籍乃至身体歧视等。如果不立法明令禁止这些歧视,就可能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展。建议尽快修改《劳动法》,现行《劳动法》是1994年颁布的,近10年来,劳动就业领域的歧视现象、劳动保护缺失现象、劳动者权益受损现象已经成为劳动就业领域的普遍性现象,《劳动法》客观上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

  最后要强化劳动监察机构的职能。

  我国的劳动监察机构与监察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劳动监察队伍为例,香港有一支500多人的专业执法队伍,而与香港产业工人数量相当的广东东莞市的劳动监察工作人员仅有30多人,两者相差10多倍;再以职业安定为例,日本东京专门负责职业安定服务的政府公务员达1600多人,而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这一工作的公务员还不及东京的10%。一些地方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劳动监察机构。这种状况根本不可能承担起法律赋予这一部门的职责。(陈学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劳动力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