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资本为何远离环保产业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4日03:20 中国青年报 |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黄勇)加快环保产业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成为人大代表们审议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讨论的热点。 浙江湖洲升华集团董事长夏士林代表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五”期间环保投资来源分两部分,其中政府投资3940亿元,企业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投资360亿元。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对中小项目、以及边远地区的环保治理项目鞭长莫及;而各地财政状况不一,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也很难得到切实保障。比如“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的计划投资1036.3亿元,但目前尚有725亿元治污资金没有明确来源和保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一方面能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民间资本的合理循环,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环保建设的关键是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以供、排水类企业为例,经过专家测算,只有利润率达到6%以上,才能吸引投资者介入。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领域一直以其投资回报稳定、风险小而备受投资者青睐。 但是,目前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环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业主变化、收费体系不健全以及各种政策的重大变化,都会对投资产生“致命”的影响。再加上环保企业和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回报周期本来就很长,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投资者对风险的顾虑。 从浙江省的情况来看,尽管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环保产业却是所有成熟产业中规模最小、技术含量最低的产业之一,虽然浙江有数千亿元活跃的民间资金在寻找各自的投资方向,但是迄今为止,以市场运作模式为主的大型治污企业尚欠缺。 代表们指出,国家首先应尽快制定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降低环保产业的投资风险,提高投资者的信心,通过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从根本上解决环保产业投入不足问题;对已经投资环保产业、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应给予最大幅度的产业政策支持,如行业准入、税收调节等等,削弱生产非环保产品和污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直至其尽快退出市场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