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建立我国首家自杀救治中心 预防自杀专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13:28 扬子晚报

  日前,国内首家自杀救治中心在南京成立。据该中心专家介绍,近来医学界对自杀及预防自杀有了一些新认识,这对自杀救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轻生者:可以劝回头

  以前精神医学界通常认为,自杀者非常固执己见,很难劝其放弃轻生念头。但现在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研究发现,许多自杀者并非如此。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病学专家张宁说,最有说服力的是最近一项有关世界“自杀圣地”———美国金门大桥的研究。该研究表明,许多自杀未遂者后悔莫及。有人追踪了500名跳金门大桥未遂者,有94%的人此后又活了25年或自然死亡,仅有6%的人在以后25年中自杀身亡。跳下金门大桥而没死的少数几位幸存者都感到悔恨。其中一位说,他一跳下去就后悔了,多亏没摔死,因为以后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自杀者:身心多有病

  我国已将自杀看成是一种公共卫生事件,开始重视并寻求对策。在中国,自杀已经成为第5位死因,是15岁到34岁人群的首发死因,35岁到44岁人群中的第4位死亡原因。我国每年有28万人死于自杀,至少100万人自杀未遂。

  以前常认为自杀者是“想不开”,而没有想到自杀也是一种病,这是一种必须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才能医治好的病,如自杀者大多患有忧郁症。因为我国有93%有自杀行为的人没有看过心理医生。中国独立的自杀危险因素依次为:抑郁程度重,有自杀未遂史,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生命质量低,慢性心理压力大,死前数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自杀行为,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所以,专家建议,我国应在各地建立相应的研究与服务中心,培训非专业人员识别与处理自杀行为,并积极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制定与实施一个国家性自杀预防计划并对其效果进行监测。像120一样,建立自杀危机干预热线,由专业人员24小时在线疏导,同时向全社会系统地普及自杀预防知识,及时发现周围亲友的自杀倾向。

  预防者:做法专业化

  专家提醒说,预防自杀不能仅靠做思想工作,要专业化。对于有自杀征兆的人,人们要保持冷静,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要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对说要自杀的人认真对待。要给他们实质性的帮助,让他们相信别人的帮助能缓解困境,并鼓励他们去寻求帮助。如果觉得他们的自杀意图非常强烈,不要让他们有独处的机会,而要送他们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大多数轻生者能回头。

  传播者:报道要节制

  张宁说,滥报自杀对涉世不深的孩子的影响很坏,特别是名人自杀。在自杀研究中已证实有一种“扩大性自杀”,有的孩子本来就有自杀意图,而有的孩子本来并无自杀念头,但在别人的自杀意图的感染和影响下,也会产生自杀行为。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具有明显的感染性和从众性。

  张宁说,导致自杀的原因很复杂,可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又分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单一因素不足以引起自杀,应激因素与素质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自杀行为。应激因素包括急性精神病、药物滥用、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危机等,素质因素涉及遗传、人格特征等。而目前对大多数自杀原因缺乏深度和专业分析,学生自杀就是课业负担过重,病人自杀就是不堪病痛,这种简单化分析容易产生误导。

  张宁认为,对自杀,媒体不是不能说,而是要慎之又慎地说,要多疏导,多说预防,不要煽情和渲染。如国外就有专门指导媒体报道自杀的原则,要求有所节制和以系统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为主导。本报记者董晨 顾德宁(新华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