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版“爱迪生”好梦难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7日02:42 新闻晨报

  冯氏“九种武器”

  “现在,我已经获得9项国家专利。”3月中旬,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出租屋内,36岁的打工者冯永国非常兴奋,他双手捧着刚刚领到的蓝色烫金专利证书,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有了这九种‘武器’,我就可以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自己的事业了!”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这是冯永国目前到手的唯一的“专利证书”,专利设计的项目是“中国地图手机”,将中国地图做在手机外壳上。“把‘中国地图’设计成手机的外壳,东北三省恰好是‘摄像头’,台湾省的位置则是‘来电指示灯’,手机的背面还有一条龙……”冯永国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杰作:在一张洁白的图纸上,好似中国地图的4种图样,分成上下两行排列。“这是翻盖手机的正面图。”冯永国指着左上角一个图样,他向记者一一介绍说,“中国地图”最长的部分是手机的机身,凸出的“东北三省”成了“摄像头”,“台湾省”则靠手机天线很近。其他3种图样分别是手机的展开图、立体图以及后视图。冯永国在一张简单描画的图纸上,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第一种武器”,这也是他认为最成功、最完美的设计:中国地图手机。

  在冯永国申请的400余项专利中,除“中国地图手机”外,他还根据其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图,设计出了美国地图手机、法国地图手机、日本地图手机……

  “第二种武器”,也是冯永国最为得意、自认最有特色的设计———“中国钟”。设计图形很简单,就是将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都恰如其分地安排在“中国地图”的轮廓上。名字是冯永国自己起的,理由很简单,在中国的文化词典和社会生活中,中国字、中国画、中国结、中国根、中国人、中国心和中国印等七种称呼已经成为民族概念产品。冯永国得意地认为,“中国钟”将成为“中国”的“第八概念物”。

  最神秘、也最具悬念的当数“第三种武器”———计时牌。冯永国神秘地说,“计时牌可能要和台湾统一结合起来,一切都还在秘密策划中。”

  此外,冯永国还把中国地图与电话机、挂钟、座钟、电子表、广告亭以及不翻盖手机等另外6项产品的外观设计结合起来,并获得国家专利审批,形成冯氏专利设计的“九种武器”。

  誓到国外申请专利

  “1997年,我从书上偶然看到了‘香港回归倒计时牌’的造型。”说起设计灵感,冯永国直言不讳,“就是位于深圳罗湖桥头的那个造型,计时牌上有一个中国版图。”

  36岁的冯永国个子不高,相貌清秀,明亮的眼神中透露出精明干练,一个典型的四川汉子。他回忆说,1995年他到北京不久,就迷恋上专利设计,看到这个倒计时牌后,马上想到如果将中国地图与手机设计结合起来,肯定会受到国人的欢迎,便萌生了设计“中国地图手机”的想法。

  从1995年至今,冯永国的设计创意越来越多。目前,除了其中9项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外,他已经申请的国家专利设计还有近400项,这些申请不仅包括中国版图外形的手机、电话机、手表和挂钟,还包括其他90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外形、77个手表外形、75个挂钟外形和72个电话机外形。

  冯永国雄心勃勃地表示,等到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形设计全部申请到中国专利后,他还计划到其他国家申请专利。此外,他做的一些调味品方面的发明,也已经开始申报国家专利。

  为脱贫搞专利?

  冯永国1968年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农村一个贫困家庭,初中刚毕业就失学了。1999年父亲生病去世后,家里家外一直由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操持。冯永国在家里排行老三,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都已结婚成家,但境况都不好,太穷了!”冯永国含着泪说,“这也是父亲临终前一直担心的。”

  “我要改变家里人的贫困!”背负着这样的信念,作为家里唯一的“文化人”,冯永国从1989年起就外出打工,曾经在湖北修过铁路,在河南挖过煤,在哈尔滨干过餐饮。1995年,冯永国来到北京。但随着年龄增长,8岁时摔伤的颈椎开始出现后遗症,再加上背部已患多年的风湿病,冯永国根本无法干重体力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冯永国发现搞专利设计“不但专利权能够卖大钱,而且操作简单可行,我相信自己能做!”

  1997年,“中国地图手机”的创意出笼后,冯永国辞掉了工作,从朋友那里借了5000元钱,租了一间小屋,一门心思搞起了专利设计。按照他的说法,除了屋子里的书和他的设计成果,近10年来他几乎啥也没攒下。

  榨菜“哺育”的发明家

  冯永国的北京住所很偏僻,离天安门广场近40公里。

  3月中旬,记者来到冯永国像窝棚一样的住处。屋内摆设着一张单人床、一张小木桌和两个小书架。床头上放着电饭煲和一大塑料袋榨菜,木桌上摆放着厚厚的一摞图纸。

  冯永国的午饭很简单,只煮了一碗米饭,顺手从大塑料袋里拿出一小袋榨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碗饭吃完,一袋榨菜还剩下半袋。冯永国小心包好重新放回大塑料袋里———袋里还有30多袋榨菜。冯永国说,每次他都要从附近超市批发回来100小袋的榨菜,因为批发价2角钱一袋,而零买需要花上5角钱,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就是“榨菜、米饭”这样的生活标准,冯永国也不能天天保证。去年年初,他把花100元买来的二手影碟机、300元买来的二手手机,都分别作价30元卖掉了,再到后来干脆把资料当废纸卖掉,以维持生活。

  到2003年11月,走投无路的冯永国甚至第一次走进了医院,顶替别人卖了200cc的血。“当时房租催得急,只好去卖血。”如今说来,冯永国显得很平淡。卖血回来,除了交了120元的房租,冯永国还吃了一顿好饭。“炒菜真好吃!”现在回忆起来,冯永国吧嗒了一下嘴,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那笑容里隐含着许多无奈和苦涩。

  冯永国说,为了设计、申报专利,目前他已经欠下2万多元的外债。“朋友中最多的已经借了七八次,最少的也有两三次。”

  他有点不好意思,“在中国农业大学复印资料,我几乎都是欠账,最多的一家复印店,已经欠下1200多元了。”

  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凑足“中国地图手机”专利证书的295元手续费,冯永国找到发证书的专利机构的一位工作人员,亮出胳膊上卖血的针眼,然后用身份证作押,才算借来1000元钱。

  “现在,我的命运总算有了转机。”冯永国笑着说,“自从获得专利后,有两家手机生产厂家开始测试我的专利,如果转让成功,同类技术的售价不低于500万元;另外,我和一家投资商也开始接触,打算自己融资生产,正在酝酿正式面谈。”

  值得信任的欠债人

  张文强,是冯永国来北京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当时冯永国到一家餐馆打工,张文强是那里的厨师长。“他人品好,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谈起冯永国,张文强说,“尽管有些看法,但我还是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在我困难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没钱吃饭、住宿,都是冯永国在帮我。”张文强说,“记得有一次,听说我急需钱用,他把兜里仅有的500元钱都给了我。”现在,张文强已经是一家餐馆的老板,时常在经济上资助冯永国。“为了专利,他两次辞掉工作,因为颈椎受伤后遗症不能坐车,就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到处跑。”“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不会借钱的。”张文强很了解冯永国的为人。像张文强这样的朋友,冯永国说在北京有七八个。

  “冯永国?认识!就是那个申请专利的人,经常在我这里复印资料。”中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家复印店的店主王路女士说,“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王路说,从去年春节后,冯永国就在“农大”复印资料,一开始还付现金,大概从去年7月开始,他说遇到经济问题,只好先记账,到现在已经欠下1200多元了。“开始确实挺担心的,如果他不还怎么办?”王路坦承,“一次,大概两周没有见到他的人影儿,手机一直关机;后来,他来了,说手机卖掉了,专利申请需要钱。”“都走到这一步了,我也只能算是一种支持吧。”王路语气中有点无奈,“盼望他能早点成功,这样无论对他,还是对我们,都是一种解脱。”

  距离不远的另一家复印店,一位范姓男店主告诉记者,冯永国已欠下七八百元的复印费了。

  苦涩的等待

  “在申请专利的人群中,打工者并不少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咨询处的一位范姓工作人员告诉晨报记者。

  他说,每年专利局受理的类似冯永国的“外观”专利申请就有六七万件,其中申请人是打工者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冯永国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但做法欠妥。

  该工作人员透露,专利申请相对来说非常简单,至于能否实现批量生产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他特别提醒,莫要为了金钱而盲目搞专利设计,否则投入巨大的财力、精力不算,还有可能血本无归。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的当天,冯永国非常失望地说:“和投资商的面谈已经延期了,而手机生产厂家的测试何时结束还是个未知数。”

  “看来,还要等一段时间。”冯永国喃喃自语着。

  从1995年到现在,在京打工10年、只有初中学历的四川打工者冯永国,穷困潦倒但埋头发明专利,仅申请专利就达40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地图手机”在内共有9项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但因经济条件所限,他连专利证书的手续费都掏不出。近日,冯永国在北京居住的简易窝棚里,接受晨报记者的专访。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李锐北京摄影报道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