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湘名师细解高考大纲(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7日07:23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编者按昨日,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程版)已飞抵长沙,并将于几天内跟广大考生和老师见面。据了解,2004年高考,基本上是“稳”字当头,变动不大,但所有学科的考查知识点有所增减。为此,本报特聘请三湘著名省级重点中学和教科所的各科名师,组成“晚报高考OK智库”专家团,为广大考生和老师提供考纲变动的解析说明,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为各位提供权威、透彻、实用的2004年高考复习备考指南,以期广大考生高考制胜。
  每年的高考无不牵动着考生家长的心(本报资料图片)。周柏平 摄

  语文 四大变化“以变应变”

  “晚报高考OK智库”语文指导名师:王学明雅礼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1年,其中高三语文教学10年,曾获“长沙市首届青年教师赛课高中组一等奖”、“长沙市十佳教学能手”(1999年度)等称号,发表著作论文十余篇。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各级征文比赛奖项。

  【考纲变动】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去掉了标点符号前的星号,表明本年度的考卷上除了作文题原有的与标点符号使用相关的评分要求之外,还将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

  标点符号在上世纪末属常考项目,其考查热点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括号和表停顿的点号同时并用,后面的点号是在括号里还是在括号外;二是引号与点号并用时,后面的点号应在引号里还是在引号外;三是有疑问词的句子是否都要以问号结尾,几个疑问句相连,问号应该怎样打;四是几个并列的短语相连,如何使用逗号和顿号。这些也确是标点使用中的难点,复习时应认真辨析。

  (二)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可见它比成语的范围广。之所以将“成语”扩大为“熟语”,这与今年将要考标点符号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实际上前几年在字词题中已出现过成语之外的惯用语。估计在第一大题的第四小题中,考查的重点仍然是成语,而其他字词题中则有可能出现成语以外的熟语。熟语的范围很广,复习时难以穷尽,因此,不宜将过多的精力花在成语以外其他熟语的准备上。

  (三)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题型上将有所调整,即将文言文阅读的5道选择题减为4道,增加文言文翻译的文字量,翻译题的分值也将从5分增加到8分。这样,整套试卷客观题由45分减为42分,主观题由105分增加到108分,进一步突出了语文学科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文言文翻译题的取材,可以是第三大题的阅读文段,也可以是另设文段,或兼而有之。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句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

  (四)写作部分,取消了“常用应用文”前的星号,表示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体)都是可以的。实际上,近两年高考作文规定“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有一些考生选用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甚至是诊断书,其中一些成为优秀答卷。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作文基础等级的评分标准有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分四等综合评分改为分内容和表达分别给分,各占25分。这个变化突出了语文考核对“表达”的重视,从而避免了主要根据切题程度入等给分的现象,也就是说,虽然在题意理解上有所欠缺,但表达出色,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考纲解析】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反映在试卷上,第一大题六个小题主要要求判断语言运用是否正确、规范,第六大题三个小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具体语境和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实际操作。而这两方面两个角度的考查重点都集中在实际应用中“易混、易错、易忽视”的问题上,以考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主,不过多地牵涉名词术语。复习时,应以掌握规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部分,以文化积累为命题立意,复习时要注意名句名篇的记诵,须明确目的,激发兴趣,讲究方法,在日常的积累中进行。

  古诗文阅读部分,以能力测试为主。文言文阅读以语言考查为基础,更关注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语言题和内容题的比例将形成2:2。选文以史传散文为主,材料中主要历史人物多为孝子、廉吏、直臣、节士,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习时应立足课内,课文要熟读,该背诵的要落实;基础知识要进行系统梳理,实词的词义要结合课文中的例子逐个整理消化,同时还应提高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要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掌握合理的鉴赏流程(“意象→意境→诗情”),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和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从具体语境出发,就诗论诗,在合理的想像或联想中鉴赏一首诗,力求做到合情合理,正确到位。

  现代文阅读部分,以考查阅读的基本能力为主,文本选择注重人文性、思想性、典范性。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文体意识,提高解读能力。不同的文体表达方式不同,解读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哲理性散文,叙述描写的内容是它的血肉,抒情议论的句子是筋骨,所以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抒情议论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哲理性散文还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质,所以又要特别注意结尾抒情议论的句子,因为这往往是全文主旨所在。2.学会辨析思路,提高阅读准确率。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阅读时要善于抓体现思路的标志性词语,以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3.掌握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能力。

  写作部分,将继续以话题作文为命题形式。复习时,首先要重视基础等级的训练。基础等级的八项要求,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应一项一项落实。其次,要选择文体强项。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最后要强化创新意识。首先是内容的创新。所选材料不能人云亦云,要写出新故事、新观点、新主旨;第二是文体创新。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可以写小说、写故事、写寓言,也可以写应用文体。第三是结构创新。可以改变传统的结构模式,采用“小段连缀”、“标题分割”、“反复穿插”等方式展开思路,开头结尾也力求突破樊篱,不落窠臼。
场外的家长比场内的考生更显得焦急(本报资料图片)。周柏平摄
  英语 加大语言交际能力考查力度

  “晚报高考OK智库”英语指导名师:朱泌太明德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沙市教育学会中学英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著有《创新阅读》、《英语课外快乐阅读》等丛书。

  【考纲变动】

  高考英语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在命题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知识覆盖面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2)强调语言测试的交际性原则,逐步加大语言交际能力考查的力度。

  今年英语学科命题思路仍然是加大语言作为人际交往交流工具的应用性,即使在语言知识部分的单项选择试题中,也将体现情境和语言理解;短文改错部分虽然难度不大,但重在考查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完形填空题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运用的准确度和熟练程度)也有相应要求。

  大纲中还明确,英语作文评分时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还有上下文的连贯性。考生尤其要注意的是,拼写和标点符号也是评分中的一项内容。

  【考纲解析】

  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试题设计为两大部分,即:语言知识题和语言运用题。语言知识题的命制原则为:保证知识覆盖面,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如:时态,非谓语动词,从句,情态动词,冠词,代词和跨文化交际等内容。语言运用题的命制原则为:

  (1)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例如:John shut everybody out ofthekitchen________he could prepare his grand surprise fortheparty.(2002年高考试题)A、which B、when C、so that D、as if

  答案:(C)

  (2)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

  (3)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例如:What about havingadrink?__________.(NMET2000)A、Good idea B、Help yourselfC、Goahead,please D、Me,too

  答案:(A)

  (4)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

  如2003年高考试题的阅读理解中就涉及了诸如介绍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小狗伴读的教育科学实验,推介费马定理等新书,日语中的外来语以及打印机、复印纸的科普知识等大量的内容。高考测试内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贯穿在试题的整体设计和各个小题(含语言知识题)的编制过程中。尽可能向考生提供真实可信,情景丰富的语言材料。例如:(2003年高考试题,第3段听力材料)

  M:Mum,I′m watching today′s football game on a recorded tape.Ifyouhappen to know the score,please don′t tell me.

  W:OK.But you are not going to like it.

  Question:What do we know about mother and son?

  A、She wants to tell him the result of the game.

  B、She doesn′t like him to watch TV.

  C、She knows which team he supports.(C)

  语言运用,一般是指听、说、读、写4种能力,但由于实施条件的限制,目前的试卷还没有口语部分。

  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分值比重较大。试卷中会出现一些未补注释汉语,但不太影响对考试内容理解的生词。如:Penguins areveryusual birds。They are funny looking, like a little man withblacksuits andwhiteshirts。另外,阅读理解还将从多个层面来考查同学们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整体,细节,具体,抽象等。

  短文改错题是综合性题型,试题均在上下文的基础上设计,侧重考查同学们对语言的评价能力,测试对写作要素的一些相关语法要素,词汇要素,修辞要素等掌握的情况。

  考生要走出复习的误区

  (1)仅热衷于只侧重语言知识的考查题型,这类题型经常出现在“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以及“改错”三个题型中,因为这种题型只是在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而没有测试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缺乏把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受“思维定式的干扰”比较严重。

  (3)只重视习题量的积累,不会精选题目,盲目做题。

  (4)缺乏语言相关的微技能的训练,如:阅读过程中如何猜测生词的词义,如何找出主题句,如何联想,概括,推测和判断。

  历史 记忆 理解 应用

  “晚报高考OK智库”历史指导名师:雷建军明德中学副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国家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会员,长沙市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高考历史应如何避免失误》、《高考历史命题思路探索》等文章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著有《中国近代现代史重点难点基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等书籍。

  【考纲变动】

  1.教材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和带“”号的课文,不在考试范围之列,不带“”的图、表也不在考试范围之列。

  2.除上述内容之外,要把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对照一下,弄清楚教材上的内容哪些在考试范围中,哪些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中。在对照过程中要注意,考试大纲所列的纲目,一般是以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的以“节”为单位。

  3.除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带“”的课文、不带“”图、表等内容外,另外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考试范围中不包括下列内容:

  在中国古代史中,第一章第一节原始社会;第二章第二节西汉的兴衰、第三节东汉的统治。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中,第一章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入侵;第二章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三章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第四章第三节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中,第四章中国近现代文化(全部)。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册)中,第二章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第四章第五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保留了列宁主义的诞生)。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第四章第二节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日本一目、第五节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4.另外增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知识点,而且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改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删去“九品中正制”和“士族制度”。

  【考纲说明】

  第一层:记忆

  历史学科的第一能力就是记忆,首先,要弄清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各种因素的关系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其次,要通过分析,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征和特点来掌握。这是最值得掌握的内容,所谓描述(说明)事物,主要描述的应该是历史现象的特点或特征。

  第二层:理解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的方面有: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考纲”进一步指出,“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就是要调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综合性认识。”

  要达到这个能力要求掌握四个步骤:第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发生的背景、原因、条件、激发因素等。第二步:了解、掌握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内容、概括事物的特征、特点、认识事物的性质、实质等。第三步:总结历史事物的成败原因、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地位、经验教训等。第四步:研究这个历史事物与其它历史事物的关系,研究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的关系,研究它所反映的历史规律以及和现实的关系。

  第三层:应用

  大纲指出了三个方面的应用:一是“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二是“分析、说明成因”。三是“解决问题”。

  这一层次的能力要求落实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与复习中则表现为:

  1.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解答依据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注意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材料表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材料中所表现的立场、观点。

  其次是要最大限度地发现材料中各方面的信息,正面的、反面的、有用的、干扰的都要发现和区别出来。

  第三要区别和运用有效信息来回答问题。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辩证地评论和解析。

  2.正确的判断。要求做到:第一.对历史史实掌握的全面、准确、清楚,不含混、不似是而非。第二.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如实事求是的观点。

  3.会归纳事物。表现为,会归纳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具体历史事物的特征、特点、性质、实质和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在历史上的作用、意义、历史地位等。在实际考试中可基本上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命题给出一种观点、认识或结论,要求用相应的、足够的事实说明、论证之。一是命题要求在回答出相应的史实基础上对历史事物作出总结,上升为理论认识。

  4.合乎逻辑的推理。要求做到必须对事物有准确的定位与判断,必须搞清楚事物发生的原因;必须对事物发展过程中事件之间的各种联系研究透彻;认清并总结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对事物作出明确的结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准确判断问题所给的结论是否正确;准确清楚地表述推理的史实依据和用事实说明问题。

  政治 针对变化“应势”而为

  “晚报高考OK智库”政治指导名师:李赟雅礼中学高级教师,政治教研组组长,文科综合大备课组组长,连续十多年从事高三政治教学,所教文科综合多年居全省第一,发表著作论文数十篇。

  【考纲变动】

  内容变化的表现:“增”、“删”、“改”

  1.关于“增”。“增”加的知识点,应当是考生在后期复习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增加的知识点包括:“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外汇与汇率”、“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等。

  考生首先要根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新“增”了哪些知识范围,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的有效办法是紧贴《考试大纲》。

  考生还要深思“增”的原因,要结合社会焦点问题逐一对新增的范围进行全面思考。例如,《经济常识》中增加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外汇和汇率”两个知识点,在认知这两个知识点时,不仅要依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还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其中对“外汇和汇率”问题的复习不仅要依据教材进行相关问题的梳理,还要结合本年度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精神进行全面分析理解。

  2.关于“删”。删去了“我国的国家制度”中“政府机构改革”、“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中的“商品服务市场”、“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全球化”。面对“删”考生切忌不要完全弃之不理,一定要在明确了重点的基础上将被“删”的知识点进行合理淡化。因为,“重点”是建构在知识体系中的重点,脱离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谈知识重点是一种不可取的复习方式。《考试大纲》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删减,有些被删减的知识是建构知识体系中的桥梁,如果考生对被删减的知识点不给予一定的分析只是弃之不理,则会影响对知识体系的完整理解。

  3.关于“改”。“改”意味着新,新思路、新提法、新措施等都要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经济常识》部分改变了四处;《哲学常识》改变了六处,同时对一些结构进行了调整;《政治常识》改变了两处,这些改变的内容考生可结合《考试大纲》进行对应思考,一一落实。

  【考纲解析】

  再次夯实学科基础主干知识

  任何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是要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基石,纵观近年高考文科综合的试题设计,不难发现:试题中常常引用大量具有时代感的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方式,以求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但是无论怎样,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教材的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之内,因此高考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始终围绕主干知识进行。对夯实知识提以下建议:

  1.寻找知识界点。

  考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来自对知识的准确认知,然而相关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使考生忽略对知识的界限进行有效地区分,面对数以百计的考点如果缺乏“界点”意识,那么考前的复习就会陷入混乱和盲目,学习能力也就无法顺利形成。

  2.排除知识盲点。

  今年高考政治学科的考点变化很大,考生在关注变化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细致入微地分析,防止存在知识上的盲点,例如《经济常识》复习不仅要关注今年国内的重大经济话题,还要关注一些新的提法,在此建议考生要结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准确理解一些新名词、新问题。

  3.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思考社会焦点问题

  《考试大纲》对2004年高考时事政治的要求是: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公报

  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考生在知识复习中要灌注时代精神,在解读热点时要追加理性思考。另外在处理热点问题时,切忌按照时间顺序简单记忆热点,这是违背学科认知规律的。(来源:长沙晚报)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