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加紧实施探月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06:11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2020年前后,我国分三个阶段实现对月球的无人探测。目前,第一阶段投入的14亿元人民币已经到位——中国加紧实施探月计划

  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又重新热闹起来。这是继冷战时期探月活动后世界上的第二轮探月高潮。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今年1月,美国宣布了新太空计划,要重返月球。欧洲空间局制定了登陆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提出了分阶段的月球探测计划。日本、印度、乌克兰、德国、俄罗斯也相继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

  我国也加紧了对月球的探索,明确提出2020年前后,分三个阶段实现对月球的无人探测。日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首席科学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透露,国家第一阶段投入的14亿元人民币已经到位,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克样品“启动”月球研究

  中国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始于1978年。当年,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送给中国政府1克月球样品,中科院组织全国力量对样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利用月球陨石和其他途径开展了相应研究。

  “1克的样品虽然很少,但对于做研究已经足够。我当时把样品小心切成两块。一块用于做研究,另一块保存了起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回忆说,当时先做了非破坏性测试与研究,最后才做破坏性的测试与研究,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质、产出环境……

  欧阳自远说,从1999年开始,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方面系统论证了月球探测科学目标;2001年中科院通过了对科学目标的评审,并以此科学目标为纲领,开展有效载荷研制。从2000年起,国防科工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研究月球探测工程的技术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深化了科学目标及其实施途径,落实了探月工程的技术方案,2004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无人探月分三阶段实施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对记者说,考虑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20年或稍后一个时期,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实现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和采样返回等。

  目前我国作为工程实施的主要是绕月探测工程,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步,主要实现绕月探测,科学目标的重点为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特点、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在工程上的核心是实现从地球走向月球。充分利用我国现有成熟航天技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突破地月飞行、远距离测控和通信、绕月飞行、月球遥测与分析等技术,并建立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初步系统。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研制并在2007年前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实现环月探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第二和第三阶段工作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正在进行论证。

  探月和登月不能混为一谈

  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认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月球这个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发展航天工程技术。

  “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月壤中特有的氦—3资源是人类未来可长期使用的清洁、高效、安全而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并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每1克黄金11美元,而每1克氦—3是400美元。”栾恩杰总指挥告诉记者,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成为各个主要航天国家组织重返月球或月球探测最主要的动力。

  那么,中国人何时才能登上月球呢?欧阳自远院士说:“探月和登月不能混为一谈。”中国毕竟是首次探测月球,首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卫星,对月球的了解非常有限,只有在基本完成三个阶段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通过对探测、勘察、采样取得的基础数据的分析,再结合国际上月球探测发展情况和中国的国情国力,才能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张毅王宇 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