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引领农民致富的特使--追记邵志鹏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10:06 温州新闻网

  右小图:为竹笋加工厂绘制的设计图。邵志鹏(中)与林学院老师、乡干部在泰顺的公路上。

  春天的竹叶,在高山上交汇成低回的曲调。曲调中,透出几分委婉和几分伤感,漫山欲放未放的杜鹃,挂着夜露仿佛滴滴泪珠。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3月11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在泰顺县黄桥乡,这个日子却显得凝重。乡里的干部、群众和校园里的孩子,组成一支特殊的队伍,赶在植树节的前一天,在一片数十亩的荒山上,栽种一株株树苗和各色品种的竹子,组成一个竹木合一的基地,纪念一位已长眠于群山间的英灵。荒山上,赫然而立的牌子上书写着三个大字:“志鹏林”!

  山里人用山里人的简朴方式书写墓志铭,在他们心目中,省科技特派员邵志鹏博士,与这片土地已结下永远都无法化解的情结。

  邵志鹏简历:男,1971年12月20日生,湖北省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村人。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6月到浙江林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年4月下派到泰顺县黄桥乡任科技特派员,2003年12月31日到景宁考察竹笋加工厂设计和加工技术时,返途中发生车祸不幸罹难。

  英魂与竹海同在

  从时间算,竹笋加工厂的事还可以延后。技术成熟了,厂址选定了,厂房设计图也出来了。进设备、安装到组织生产,这个过程就个把月时间,春节后启动,赶在竹笋收获前投运,问题不会太大。

  可邵志鹏怕拖不起,他琢磨着春节前是个黄金时段,过了年遇上正月慢,很多事就不由人算。找到几个合作办厂的人商量,能否抓紧时间到景宁一趟,看看人家企业的流程,找个直观的印象,把加工厂的所有问题年前给敲定了?大伙没有二话,一行人说走就走。

  这一走,邵志鹏就此诀别了这片他短暂停留的土地!

  这是2003年的最后一天,寒冬的霜花挂满黄桥的竹海,地底下正蠕动着拔节的冬笋。

  邵志鹏挂职的黄桥乡不大,山高林密,靠一条17公里的碎石路与外界连接。2000多人口,可山上却有着1.8万亩的竹林,算上司前片的毛竹,总数不下5万亩。这是特色资源形成的“富矿”,可往年竹笋开挖的市场售价,每千克不过0.4元。老百姓辛苦一天挖个百来千克,赚的只是工夫钱。附加值太低,对竹笋的取舍,在当地往往变得可有可无。

  邵志鹏下派黄桥开展调研时,老百姓就盼着这个支柱产业。

  在浙江林学院,邵志鹏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带头人,搞食品加工是内行。提升竹笋附加值在他看来,最佳的选择就是在深加工上作文章。到黄桥不久,他就把这个课题带到了学校,几个月后,竹笋制品出来了,有即食的小包装油焖笋,也有大包装的保鲜笋,他让学校的老师先品尝,再带回乡里让农民品尝,配方改来改去,直到大家都说好。

  技术成熟后实现向生产的转化,因为邵志鹏的双重身份,也变得十分直接。他把配方带到黄桥,开始寻找合作伙伴。黄桥地方太小,竹笋产量也有限。几经周折,得知司前镇有一个闲置的粮库,可容纳1500多吨的稻谷,看了后觉得不错。司前镇新北村村委会主任王尤鹏是雷竹种植大户(与邵志鹏同车罹难),也中意竹笋加工,再加上该镇供销社主任陈宪利,几个人一拍即合,办厂的事很快就有了眉目。

  一切都按照预想顺利实施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从景宁考察回来的路上,一场车祸会将两只“大鹏”一起带走。

  这一天,黄桥被震惊了,泰顺被震惊了。老百姓满含深情的泪水,诀别这位农民一样的邵博士。景宁和林学院的两次追悼会,牵动了从省委书记到普通百姓的心。

  一切为了农民增收

  邵志鹏的罹难,令当地许多老百姓泪流满面,悲伤、惋惜的情绪,一直延续到了春笋挤出泥土的今天。亲者之痛,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好人走了。老百姓说,他的心里,真正牵挂着我们这些山里的人。乡干部说,他下派黄桥的最大愿望,就是想以自己的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他是名副其实的‘农民’博士”。

  邵志鹏的老家湖北省浠水县也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家出了个博士,邵志鹏是当地的“新闻”人物,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博士帽下的辛酸。

  家里他行大,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学习成绩都不错。但父母供不起三个孩子读书,权衡再三,就动员两个小的辍学,外出打工帮助哥哥完成学业,这笔亲情账,一直欠到邵志鹏离开人世。

  父母没有给他财富,可农民勤劳、纯朴的本性,却一直渗透到他的骨子里。对农民的苦,因此也别有一番感受。“我是农民的儿子,到现在也脱不了这一身农气。不过这也好,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到谁家都能听到真实的声音。”

  下派黄桥的第一天,刚好赶上星期六,邵志鹏放下行囊的第一件事,就是拽着留守的乡干部到村里去。乡干部劝他先歇歇脚,他说:“我是来干事的,不了解情况怎么干?”

  几天时间,全乡四个行政村的17个自然村被他跑了个遍。农民缺什么、盼什么、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组织特派他们的初衷,可在他看来,更是分内的职责。

  泰顺三插溪水库的库区在黄桥乡境内,两山间峡谷蓄出的平湖,是一个环境优越的天然养殖场。可投放到湖中的鱼苗长大后,就怕汛期泄洪,每次开闸,都会有近千斤的大鱼被“扔”出水库,年复一年的损失,成为该乡联盟村农民的心病。邵志鹏下村调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许诺帮助解决。

  一次回杭州,他跑了几个水库实地看了看别人的防范措施,还特地去请教了一位专家。专家建议可用拉网形成水下“篱笆”,在专家的授意下,他画出了一张图纸,得到认可后,先后赶到丽水、金华等地去选购渔网。一张渔网125米宽、24米高,打成了8捆足有250千克重,他就一个人,冒着炎热把渔网拉回了乡里。当地卫生院的郑昌胞保留着邵志鹏亲手画的布网图纸,他说,其实邵博士对埋渔网是外行,第一次失败了,村民还怨他不懂装懂,可为了这事他把自己晒成了“黑泥鳅”,大伙挺感动。几经努力,当年汛期前,渔网终于被布进了水库。鱼拦住了,可邵志鹏还没来得及吃一口水库的鲜鱼就匆匆走了。

  到黄桥后的入村调研,邵志鹏感觉到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是科技匮乏,继而阻断了新、特、优农产品的推广种植。他分析当地的土壤特点后,建议选种甜玉米等新品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书本和网上学会种植技术后,他走到田头,就选种、育苗、施肥等各个环节,开了一堂又一堂的现场课。当年,黄桥乡的17个行政村,几乎都在他的引导下种了甜玉米。

  为了解决甜玉米的储藏问题,他也将这个课题带回了实验室,开展深加工、无菌包装的科技攻关。林学院的同事拿出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甜玉米告诉记者,邵志鹏知道一般玉米的保鲜期为1个月,他希望能将保鲜期延长到6个月,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假如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农民在甜玉米上的增收还是很可观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

  认准的事就干,干就要干出个结果。下派到泰顺短短的8个月时间,邵志鹏给人留下的就是这朴实、厚道、勤劳的印象。而这些特点,很难让老百姓将他与“博士”相联系。实际上,作为林学院的引进人才,他的才气早已在校园里显露出来。

  林学院工程学院的刘志坤院长告诉我们,“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新设的专业,邵志鹏负责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任务,为了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他几乎投入了在校期间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如今,他将一手建立的、投资100多万元的果蔬加工实验室完整地留给了后人。2002年7月,他和导师苗香雯合著的《不同草类栽培系统净化水产养殖废水适应性和效果研究》、《多草稻牧草轮种净化富营养废水的研究》两篇论文,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上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这些已经向国家农业部申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论文,是邵志鹏做了三年试验的结果。

  这些业绩,邵志鹏到泰顺后从不宣扬。他私下告诉女朋友小陆,说多了也许会有人敬重你,可这也容易让人对你敬而远之,只会拉开与当地农民和干部的距离。

  他的顾虑不无道理,可事实上,“做大学问的‘邵博’”名声还是慢慢成为了人们关照他的理由,比如吃、住、行等。但邵志鹏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特殊”的待遇。

  一次,邵志鹏出差回乡已是晚上9点多,书记特地交待厨房给他烧几个菜,可他到食堂一看还有剩饭剩菜,倒上开水掺和在一道很快就填饱了肚子。炊事员陈美绿说,他经常下村最迟回来,吃开水泡饭习以为常,从来都不同意我们给他开小灶;

  在他挂职期间,办了一件又一件乡里的事和农民的事,可没有在乡里报销过一分钱的车旅费和一张发票,就连联系工作的电话,也没在乡里打过一个。每次回单位,他都搭乘每天两趟的小客车到司前转车,乡里考虑他回去都捎带许多农产品回实验室,就建议由乡里的车送到车站,可他没有享受一次特例;

  为了乡里的几个项目,他经常到县城办事,住的是几十元的旅馆,吃的总是路边的小店。县科技局和扶贫办总想找机会招待这位山沟里的科技特派员,但邵志鹏没有为他们“提供”过一次的机会……

  女朋友小陆告诉我们,他的朴实与厚道不是装出来的,任何时候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她说,本来年后我们就打算回老家结婚,可能很多人会不信,他的银行存折上就3600元钱。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穿过皮鞋、也没有名牌服装,去世时穿在身上的运动服,还是在他考进大学时家里送给他的礼物。对于这一切,他总有说服自己和别人的理由:“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看你跟谁比,到山里看看农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小陆说,每次从泰顺回来,他呆在实验室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陪我的时间,因为手头试验的项目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平时他的话不多,可一说到了农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激情。

  精神永驻山间

  去年省下派泰顺的科技特派员共13名,现在还剩下12名。今年4月,这些特派员在完成了各自的下派任务后,可以告别泰顺了。

  可在邵志鹏去世后,其中有6名特派员向组织递交了延长挂职时间的申请,他们希望以各自不同的努力,来完成邵志鹏未竟的事业。泰顺县委组织部部长洪文滨告诉我们,这是责任的驱使,也是榜样的力量。对于泰顺来说,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同样来自浙江林学院、与邵志鹏同时下派到泰顺的梁立军告诉记者,每个特派员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分工,但服务农民的心愿是一致的。邵志鹏留下的是一种精神,我们继承这种精神,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如今,所有的科技特派员都依照自身专业特长,进行一个个科研项目的开发和推广,苗木栽培、高山蔬菜种植、特色花卉养护等,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尽着力所能及的努力。这些成果都有望跨越乡域范围,在今年向全县推广。届时,山区农民将捧起沉甸甸的收获,告慰邵志鹏的在天之灵。

  我们在黄桥采访时,也欣喜地看到,邵志鹏的努力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中止,乡里正以他的思路为基点,继续着毛竹、竹笋、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乡党委书记毛少甫、乡长林美珠告诉我们,邵志鹏在黄桥的半年多时间,最大的功劳在于他确定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现在,黄桥会在原有的各类加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竹笋加工文章,引导好农民种植新特优农产品,“他的终点,会是我们新的起点。”

  匆忙告别泰顺的邵志鹏,还没有将他的所有设想都变成现实,或许这是他的遗憾。但他为此的努力和饱含对农民的真情,将如同高山上的一根春笋,使自己成为高风亮节的毛竹的同时,弥漫新的竹鞭,培育更多的竹笋为春天增几分亮色。

  平常是毛竹的特色,平常是邵志鹏的本质! (温州日报 记者陆剑于 记者站陈仲华)(来源:温州新闻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