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扶农·连山梅洞村:世代埋头种姜抬头盼路(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14:51 金羊网-羊城晚报
  关注“三农”问题

  记者深入连山“生姜之乡”一路颠簸一路感受

  1996年8月,本报独创性地推出一个系列报道——“新闻扶贫行动”,旨在依托传媒的影响力,引导社会各方对全省经济落后的16个特困县进行开发式扶贫,效果明显。时隔八年的今天,为贯彻落实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报记者再次走进岭南的穷乡僻壤,摸清贫困山区农民之急需,把支持农民增收创收的努力落到实处。

  粤北连山壮乡之行,只是此次“新闻扶农”的开篇。我们期待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

  ——编者
图:全村还有百万斤生姜藏在地窖里
  图:姜农背后,就是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崎岖山路 本报记者 朱文海/摄

  本报讯记者程小琪、赵燕华,通讯员蒋馨舜报道: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梅洞村,有着百年历史的广东“生姜之乡”,这里出产的大肉姜是“姜中上品”,也是当地村民唯一生计所系。然而,交通、信息不灵,“姜路”受阻,因此有了全国人大代表杨月梅受乡亲们的委托,送姜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并反映渴望修路的一幕。村民更迫切期待社会各界扶持,早日打通另一条信息致富之路。

  昨天,记者驱车300多公里,踏上“新闻扶农”的第一站。从福堂镇到梅洞村蜿蜒崎岖的这条泥路上,充分感受了“姜路”的艰辛:13公里足足跑了1小时50分,吉普车熄火14次,落差高达半米的坑洼随处可见……“实在不好走,弯多路窄,年久失修,运输车都不愿进去。”当地司机小杨说。

  在一处山坡上,姜农覃信洋正从高2米、宽约4米的地窖里,把几筐肉姜提往洞外,准备挑出去卖。他告诉记者,一窖可装1500斤肉姜,他家还有三个地窖;他种的10亩大肉姜,年产约4万斤。讲到卖姜,覃信洋一筹莫展:路不好吓怕人,即使有人来收购,价钱也被压得很低,去年姜价最低时才二三毛钱一斤;尽管如此,也一样积压,眼睁睁看着地窖里的生姜发芽烂掉,一些农户一下就损失了几百担。他指着手中的大肉姜说,这种是出口的一级姜,本来可卖到5元1斤,但因为路不好,肉姜被“颠碎”不值钱,价格只能卖到2.5元1斤,相差一倍啊!

  杨海群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三个专做收购的农户之一,面对满屋堆积如山的3万斤大肉姜,她碰到信息不灵的苦恼:准备拉去深圳沙头角批发的这批肉姜,市场卖价5元1斤,但目前她收购来的这些姜也要5元,连运输成本都亏了。她算过一笔账,运到广州,光是运费,1斤姜的成本就是一角五。“10年来今年本来是姜价最高的,但山里信息闭塞常卖不到好价位;也难有机会与外面的批发企业、出口公司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生意都是靠‘估估下’,很被动。”

  梅洞村村干部麦茂江一说生姜心就急:目前全村还有100万斤生姜藏在地窖待价而沽。整条村有1700人,近400户,种姜面积5000多亩,但种多少卖多少,心中没谱,很盲目。村民们真的不愿再看到去年40多万斤姜烂于田头地窖的伤心事了。麦茂江希望通过村里成立的流通协会,将农户的生姜收购统筹起来,与购销企业签订合同,建立“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让供求信息能够畅通无阻,让姜农不再为大肉姜的销售发愁。

  今天从北京出席“两会”返穗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月梅,得知本报的行动,高兴地在电话里说:很感谢中央、省领导对我们家乡的关心,很感谢《羊城晚报》为“生姜之乡”销路牵线搭桥;“真没想到你们行动这么快!”

  “修好这条路是村里人世世代代最大的心愿!”杨月梅与她的家乡人期盼着。

  (侯颖/编制)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