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外来工”成为城市主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16:30 金羊网-新快报
  佛山本来就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对人群的称谓反映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的心态

  新快报记者 王晓琦

  1我们不是城市边缘人

  镜头一:

  近日,记者经过市区的江湾立交桥时,发现有人在吵架,旁边围着一帮人在看热闹。记者通过了解情况获悉,原来是从韶关来佛山打工的一对夫妇,他们的孩子在路旁玩耍,被一名本地人的单车撞倒了。两夫妇要求对方带小孩到医院检查,但对方的一帮兄弟却以小孩没哭为由而拒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让步。最后,双方足足“讨论”一个小时后,在众人的谴责下,肇事者理亏才把小孩送到医院。事后,这对夫妇对记者说:“我们外来人员在佛山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我们不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

  镜头二:

  在佛山某地村边公厕门口,曾有“禁止外来民工入厕,违者罚款50元”的标语。一位外来工说:“我们也为这座城市的建设付出过血汗,但最终连最基础的公共设施都为我们设红灯。我们至今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镜头三:

  来自肇庆的小顺,前些日子还住在医院里接受治疗。他在顺德一间工厂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平时工作勤勤恳恳,老板经常在下班后将一些重任交给他。有一次下班后,老板叫小顺爬高安装电线,对高空作业不习惯的他,不想上去,的确有些危险。但老板便以扣当月工资为由吓他。他不得不上去,结果由于缺乏经验不小心摔下来,腿部严重受伤。开始老板还不以为然,在众人要求下才送去医院,医疗费用也在众人的争取下才给的。小顺对记者说:“我们外来工也是人,老板们不能把我们当作工具对待,我们的权益要有保障。”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佛山还很多。在“外来工”身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外来工”何时能与本地人平起平坐,何时能真正懂得用法制来保护自己?我们的城市何时才能让他们生活得舒畅些?

  2不该叫他们为“外来工”

  “外来工”问题,一直受到佛山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是市民讨论的热点之一。代表、委员们认为:对人群的称谓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佛山要打造产业强市,就需要为“外来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不该叫他们“外来工”。

  佛山要建设我省第三大城市,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不能片面把发展环境理解为招商环境、引资环境和人才环境。产业强市需要资金和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当中国中西部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后,外地人没有必要为几百元钱而离乡背井,佛山对打工者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

  近年来,佛山经济结构进行产业调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佛山的民营企业乘广东发展民营经济的春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这为外来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在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中,“外来工”为佛山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劳动和汗水,但他们的居住环境、待遇、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打工环境”的好坏对留住打工者极为重要,在用人市场上,打工者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的状态。“打工仔”、“外来妹”、“外省民工”……你有没有想到,这些佛山人再熟悉不过的称呼,在外来人员听来却有股异样的滋味?参加此次佛山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应不用或少用这些带有地域性、排他性的称谓,为外来人员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给他们多一份尊重。

  3“外来工”现状令人担忧

  伴随着“外来工”的产生,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外来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流动性大,给城市综合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也引发了很多社会治安问题。令人担忧的是,“外来工”的生存现状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极不相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外来工”带来的社会问题其原因之一,是社会对他们不公造成引发的。“外来工”受到不公待遇主要表现:

  一、政治上无地位。尽管在有些地方,外来工的数量超过原住居民,但他们不能参与社区的管理,不能参加当地党、团组织的活动,参加工会也存在受到限制的现象。在对待处理与资方的利益关系上,地方官员为“发展”经济,往往偏袒资方,压制“外来工”。

  二、人格受歧视。在城市人眼中,他们是低人一等的群体,甚至城市郊区的农民也不屑与“外来工”一起工作生活,歧视他们。因此,某些地方为了节约犯罪成本,不法分子总是拿这一弱势群体开刀。一是非法职介机构想方设法骗取报名费;二是交证交钱作抵押,就业者对单位不满意要求辞职时,单位又以不退抵押财物要挟,使打工者进退两难;三是以酒店、宾馆招收服务员为名,将一些女青年骗去后,让她们做“三陪小姐”;四是名为帮药材协助做生意,实为利用一些不懂法的农民为其运毒品等。

  三、经济利益没有保障。他们普遍工资偏低,加班加点工时过长,拖欠克扣工资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每到年关时节,“外来工”用各种方式追讨薪水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大例行景观。

  四、安全得不到保障。在企业里,“外来工”因工伤致残、致死之事时见报端,而且得不到合理的社保医保。“外来工”因证件不全常常受到保安、公安拘留,甚至遭受暴力。

  五、管理上受歧视。“外来工”出门要带名目繁多的证件,如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未婚证、毕业证等。不仅手续繁琐,而且收费也多。不少服务窗口对他们有排斥心理,态度不好。

  4外来人员层次丰富

  一位在禅工作的外来青年说,“民工”、“打工妹”、“打工仔”的称呼虽然比“盲流”客气了很多,但还是带有些城里人的歧视。他还注意到一种现象,在媒体上时常可见“某地小偷落入法网”、“某地骗子行骗记”、“某地发廊女受处罚”等标题,这些“某地”无形中为这一地域的人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一位在张槎从事纺织业高层管理的外来工说,她在佛山工作期间,没有本地身份证,买公交车月票、摩托车上牌等事情都很难,为什么同城生活却总是不平等?

  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的李景明说,其实外来人员的层次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中有建筑工人,有饭店服务员,也有活跃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外资企业的新佛山人。“民工”这词本身没有褒贬之意,但实际使用时,却反映出某些人居高临下、狭隘自负的心态。人与人是平等的。对于外来从业人员,我们要改变观念,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从道德上关爱他们。可以用所从事的工种来区分他们,而不是户籍、地域。这也是新佛山人文明素质的新体现。

  5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
据李景明介绍,在对“佛山外来工问题”的调研过程中,佛山已经接近200万以上的外来人员,如果没有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对经济的发展很不利。他说:“外来人员大都分布在南海、顺德、禅城的传统产业中,很多都是从事建筑、陶瓷、纺织、皮具等最低层的工种。在大城市里,“外来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辛辛苦苦地在城市中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同时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如果再给他们贴上种种‘标签’,无疑增加了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外来工进城打工,他们最希望的是政府尽快制定公平的外来人员就业政策,能有一个宽容的环境,让他们在城市中有真正的安全感、归属感。”

  6城市繁荣需要人口流动

  “‘外来’这个词也值得斟酌,因为它蕴涵着‘排他性’,而在历史上,中国社会的每一段大繁荣时期,几乎都是社会的大融合时期。可以说,社会的繁荣与人口的流动分不开。如今,佛山要打造产业强市、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就必须尊重那些来自他乡、参与佛山新城市建设并做出贡献的流动人口。”佛山,本来就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大代表、委员们在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应这样看待人口的流动。大佛山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必然带来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必然会带来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人口流动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太理解到理解,从不够尊重到尊重,这是一个社会走向文明、开放的标志。对人群的称谓反映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的心态。“佛山要打造产业强市、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不是一句口号,何不从改变对外来人员的称谓上实实在在做起?

  (夏天/编制)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