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半路夫妻”40年后再牵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0日02:22 辽沈晚报

  这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曲折而真实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中,40年的风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爱情传奇;在这个故事中,两个男人除了善良亲情没有任何恩怨;在这个故事中,情节虽有些像电影故事一样离奇,然而最终它还是用事实告诉我们,万难抉择下的抉择都是因为有爱。

  今年3月3日一大早,丹东东港市黑沟镇柳河沟的一户农家院里响起了阵阵鞭炮声,左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邻右舍的乡亲们正忙着给一辆马车披红挂彩,大家七手八脚地将这户农家的坛坛罐罐等生活用品装上车,然后簇拥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坐上马车。车老板儿响鞭一甩,马车上路,众乡亲跟在后面拍手叫好。

  车上的老人名叫王金良,今年67岁。他此行要去的地方是距此不远的孤山镇新建村。在那里,有一位长他一岁的老大娘正等着王金良回到他苦等了40年的“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两个人为什么要苦等40年?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情感世界。

  寻找丈夫

  她和孩子饿昏在路边

  1960年至1962年,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东沟虽然是鱼米之乡,但在灾害面前大片庄稼无收,许多农民纷纷拉家带口跑出去讨饭。当时姜兰的三个孩子最大的还不满5岁,害怕在讨饭的路上发生意外,丈夫只好孤身一人出去要饭。谁知他这一走再没有任何音讯。正是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丈夫又不在身边,姜兰眼瞅着家里连淀粉和野菜都吃不上了,为了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不被饿死,姜兰怀里抱着吃奶的,牵着刚学会走路的,拉着三个孩子走上了要饭求生的路。

  下午出的门,还没走上10公里路,刚到黑沟镇柳河沟边上,娘四个连饿带累瘫倒在路上爬不起来了。恰巧这时,王金良在集上卖完100斤地瓜,又给母亲买了2斤蛋糕往家里赶路,一看姜兰娘几个就知道是被饿昏了。他赶紧把蛋糕送到姜兰和孩子们的嘴里,等姜兰吃了几块蛋糕有了说话的力气之后,才明白她是为了寻找外出要饭的丈夫。

  看着可怜巴巴的娘几个,王金良心想,不能眼看着大人和孩子们就这么无依无靠地到处流浪呀。他琢磨着,自家偷偷种有几亩自留地,山上还栽了几十棵果树,不缺这娘几个一口饭吃,便劝说姜兰不如带着孩子先在柳河沟呆上一段时间,就算帮他王金良侍弄果树,好歹躲过了灾荒再说。姜兰也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能让孩子们吃上一口饭是天大的满足,于是就在王家住了下来。

  为了孩子

  她走进了另一个“家”

  王金良那年24岁,姜兰25岁,只要有一口饭吃,都是顶呱呱的好劳力。仗着王家当时偷偷开了几亩荒地,山上的果树一年还可以卖几个现钱,再加上姜兰很能吃苦忙里忙外是把好手,这个临时组成的“家”至少没有让孩子们饿肚子。

  王金良自己有三间房,和母亲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姜兰来到王家后,这三间房暂时给了姜兰娘几个居住,王金良搬到了母亲的屋子里。但是,由于几个孩子还小,有个头疼脑热的姜兰照顾不过来,常常是孩子们一叫唤这疼那疼,王金良就得赶紧跑过来帮着姜兰哄孩子。这样的日子过了近两年,吃饭干活两个人都在一起,虽然不是夫妻,可是王金良对待孩子像是自己亲生的一样,加之姜兰的丈夫一直没有音信,二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1963年年初,姜兰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时,饥荒慢慢熬过去了,生活也逐步好转了。由于姜兰是在生活无着、身处困难时与王金良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关系,因此对他还怀有一层深深的感激之情,将其视为自己的救命恩人;如今又怀上了他的孩子,姜兰早已经把王金良看作是自己的丈夫了,只等着正式操办婚事的那一天早日到来。然而,她的心里也还是隐隐地有一点担心:自己的丈夫会不会回来呢?

  丈夫归来

  妻子孩子告别回家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63年年底,姜兰的丈夫回家了。原来,他在外面要饭一路要到了南方某大城市,在那里找到了一份临时工的活儿。由于不认字也说不清楚家乡的确切地址,只顾在外面挣钱加上根本也没有星期天,要想回家就得扔下活儿拍屁股走人,所以光顾干活挣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几年下来积攒的一些钱,没舍得给自己添一样东西,全都带回家来了。

  那天晚上,王金良听说了姜兰的丈夫已经回家的消息,也接到了他托人捎来的口信:明个一早来接姜兰回家。

  和自己生有三个孩子的原配丈夫明天就要找上门来了,姜兰得知他在外面累死累活一刻也没有忘记老婆和孩子,为了老婆和孩子今后吃穿不愁,拿回家里一笔血汗钱。自己本来就是他的女人;可想想自己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如果没有王金良收留她和孩子,不早就饿死了吗?人不能忘恩负义啊!再抚摸着自己肚子里快要出生的孩子,自己有了王金良的骨血,我走了,孩子怎么办?

  因为有爱

  她恨不能将自己一分为二

  此时的姜兰恨不能把自己一分为二,也好对这两个都心疼自己的男人有个交代。她实在是没有勇气主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个。

  他对王金良说:“要不,我不走。我先把孩子生下来,等孩子能离手了再说。”

  不想,王金良却对姜兰说:“你的男人回家来了,是为了找你才回家的,他这是恋着你和孩子呢。他回来了,你的家也就团圆了。你自己的家没丢,你的男人也没丢。跟他回家吧,那才是你自己真正的家。”

  “可是,孩子怎么办?”姜兰商量着对王金良说,“我一家住一年,谁也不欠!”

  “那是啥话!新社会还兴这个?”王金良断然拒绝。

  姜兰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简直就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煎熬。作为一个女人、妻子、母亲,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期和条件下,这种人生经历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奉献和牺牲。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家”,她作出了一生重要的抉择。

  最受感动的其实是姜兰的丈夫。第二天来接姜兰的时候,他真诚地对王金良说:“什么我都知道了。老弟放心,我老婆肚子里的孩子我保证替你养大,绝对比我亲生的还当心。养大了我一定还给你!”

  姜兰的丈夫也确实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王金良为了自己的女儿和姜兰一家,决心将“光棍生活”进行到底。而这一等,就是40年。

  临终遗言

  丈夫将妻子重新送回“家”

  姜兰与丈夫重新开始正常生活没有几天,孩子便呱呱坠地了,是一个十分招人喜爱的小姑娘。姜兰的丈夫没有食言,对孩子百般呵护,唯恐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待孩子成年以后,又一五一十地将母亲怀她的经历告诉了她,嘱咐她经常去看望亲生父亲和奶奶。而王金良的母亲也一直把姜兰当成自己的儿媳妇,每到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都会多摆上两副碗筷,留给姜兰和孙女;而在大年初一,第一个给王金良母亲拜年的人,又总是姜兰母女俩。这些,已经成了当地人嘴边的佳话。

  进入2000年以来,姜兰丈夫的身体每况愈下,深感来日不多。对自己身后由谁来照顾姜兰,他叮咛姜兰说:“除了我这个做丈夫的,天底下对你最好的人就是王金良了。我们还欠人家的情分呢,如果我死后王金良能够代替我,我走了也就放心了!”他还嘱咐孩子们,不要忘记了王金良当初的恩德,“他对你们也有养育之恩啊!”

  2001年,姜兰的丈夫去世。过了三年的丧期以后,在孩子们的劝说和鼓励下,姜兰和王金良这对“患难夫妻”终于在花甲之年再次把手牵在了一起。

  王金波 特派丹东记者 吴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