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药品厂商利用医务人员掌握患者信息搞推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07:33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频道3月22日消息:黑广告如此出笼 国药业内有一句箴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说的是药品关乎人命,不能昧着良心欺骗病家。但个别厂商为了追逐利益,购买病人信息,推销伪劣产品,甚至出现“假讲座、真推销”的事情。近日,几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讲述了黑广告背后的“内幕”。
黑广告塞进信箱 很多人打开信箱就会发现里面塞满了各种药品、保健品广告,吹得神乎其神。自己没病,除了麻烦和影响卫生倒没别的损失;但如果糖尿病患者刚好看到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广告,或者心脏病患者刚好看到心脏病方面的“特效药”广告,恐怕上当的几率就高了。 如今个别药品、保健品厂商也不是每家每户都发广告了,因为“广泛撒网”不如“有的放矢”,自己生产“治疗”什么病的药,就专找那些得了这种病的人,但怎么知道谁得了某种病呢?个别掌握病人个人信息的医生或某些不正规的慢性病“协会”就做起了出卖病人信息的“生意”。 病人不断被骚扰 厂家得了病人资料,就往病人家寄广告信、塞广告纸,甚至打电话或上门推销产品,病人因此不断被骚扰。一位女士向糖尿病康复协会反映,她已过世的婆婆生前有糖尿病,如今已经去世近4年,但每个月总会有不同的厂家寄信来,指名道姓地邀请婆婆去参加知识讲座,她打电话到厂家,厂家都说婆婆的资料是“有人卖给我们的”。 另一位原本家住花园路的糖尿病患者王女士,以前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药厂的电话,烦得不得了,后来搬到了国权路,她才“耳根清净”。 治病买来保健品 厂商送上“黑色广告”,无非是想让病人买他们的东西,而他们的产品不是质量不好,就是对病人的病没什么疗效。唆使病人邮购产品就是其手段之一。 前不久,浦东新区消保委接到一个外地顾客的投诉。祝先生7岁的儿子是脑瘫患儿,上海某脑病康复中心在寄给祝家的广告中说有一种“治脑瘫灵药”,他汇了5292元邮购两个疗程的“灵药”,结果收到的却是一种叫“灵”的保健品,而且还注明少年儿童为“不适宜人群”。祝气得要求退款,厂商却不答应,最后在消保委的协调下,才拿回了血汗钱。 业内人士提醒 患者参加各类讲座一定要辨别真伪:如果请来的讲座主讲人是专家、教授等,讲课时间长且内容不涉及药品广告,讲座前后没有任何产品的推销活动,也没有人在讲座中分发药品广告,这样的讲座是“真讲座”;如果讲课人只是穿着白大褂的普通工作人员,只讲一点点“皮毛知识”就开始吆喝卖东西,这样的讲座八成就是“假讲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