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感情,就有办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08:19 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瀛波 刘元斌 县报道组 王建超2004-3-22

  开栏的话:春风吹拂,春意涌动。在今年这个播种希望、期待收获的春天,因为一个共同的话题而显得异乎寻常。年初,中央、省委先后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及省“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解决“三农”问题,正成为党和政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关注‘三农’”栏目,陆续介绍各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社会发展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

  一

  春天又到了。孙惠红对生活的希望,像柳枝上的嫩芽一样开始往外生长。

  孙惠红家在嘉善魏塘镇亭桥村的一条小河边。门对面,就是他的蔬菜大棚,大棚里蒲瓜已经抽芽吐叶。对孙惠红来说,更大的收获还在后面。他兴奋地拿出两包苦瓜种子说:“去年我种了八分田苦瓜,两个多月就收入8000元!今年我家的主要收入就靠它了。”

  孙惠红是魏塘镇“困难农民扶贫帮困工程”的直接受益者。镇党委副书记周加平介绍说,去年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民贫困户中,有许多是因为文化程度低、残疾、身体不好等原因造成的。他们有一定的劳动生产能力,只要帮一把,他们就有能力“站起来”甚至“跑起来”。

  经过研究,魏塘镇选定苦瓜种植作为帮扶项目,因为苦瓜市场前景较好,管理难度不大,劳动强度不高。然后又在全镇选择了10户农民困难户,孙惠红家是其中之一。孙家共有六口人,岳父残疾,全家年净收入只有五六千元。

  根据安排,这10户农民的苦瓜种植面积都在半亩以上。镇里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镇农技站则无偿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为打消10户农民在苦瓜销售方面的顾虑,镇里和嘉善县“浙北果蔬菜市场”作出承诺:包销他们的全部产品,每公斤价格1.4元。“浙北果蔬菜市场”直接挂钩上海的大市场,是这些农民的好靠山。

  去年8月苦瓜播种,两个多月后上市。当时的苦瓜市场价达到每公斤2.4元。共有9户人家取得成功,孙惠红夺得单产冠军,折合每亩收入一万元;有一户不听技术指导,提早拿走了保温的稻草,影响了苦瓜长势,但每亩也有3000元收入。唯一一位失败的农民,其原因是:苦瓜刚刚结瓜就迫不及待地炒了一盘吃,这位从未吃过苦瓜的农民认为,口味太苦无人会要,从而彻底放弃了管理,结果“颗粒无收”。

  孙惠红说,从苦瓜播种到收获的两个多月里,镇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至少来了10次,手把手地辅导种植技术。“日常的技术管理我基本学会了。今年我准备种一亩半,3月底下种,可以挂两次果,收入肯定比去年高!”孙惠红所在的亭桥村以前没有人种过苦瓜,今年别的农民也开始种了。

  根据原先计划,今年魏塘镇决定把苦瓜种植帮扶户的数量扩大到20户,由于报名者太多,这个数字又扩大到了30户。对去年的帮扶户,原有面积部分依然“享受”无偿农业资料和技术服务,扩大部分则由自己负担,但镇里可以为他们提供每亩500元的无息借款。

  二

  一条苦瓜,打开了魏塘镇帮扶困难农民的思路。镇领导说,这种帮扶方式,政府支出不多,但效果非常明显。关键是为农户找准项目,同时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去年10月,魏塘镇设想建一个农民科技扶贫基地。经广泛调研和论证,于今年2月确定基地的首期面积为60亩,总投入100万元,镇政府资助部分资金,吸纳有实力的种养大户参加,股份制运作,种植品种以优质无核葡萄为主。镇政府规定,基地第一年必须吸纳5名困难农民工作,以后每年吸纳10名;如果基地未达到这个指标,镇政府将收回土地。镇里希望这些困难农民通过参与田间管理,不仅使他们有资本上的积累,而且也有技术上的积累。待一两年“毕业”后,镇里再帮助他们“自立门户”,自我发展。同时,这个基地向所有农户特别是困难农户全方位开放,每年围绕嫁接、修剪、施肥等生产环节,至少举办48次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

  3月初的一天,镇领导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基地。翻耕完毕的土地已经施上了基肥,等待着从远方订购的种苗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把这个基地称为‘孵化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困难农户较快地掌握生产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周加平说,“如果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个基地最终将扩大到200亩以上。”

  三

  “只要心里想着困难农民,帮扶的办法总是有的,而且会越想越多。”在魏塘镇采访期间,这是镇干部和村干部经常说的一句话。

  “低保”只是解决了困难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光靠“低保”是不够的。周加平说,镇里所做的帮扶工作,就是要把他们的劳动、生产、经营能力充分挖掘出来,帮助他们不断增加收入。

  困难农民的情况千差万别。魏塘镇在帮扶中,特别注重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因户而宜。

  厍浜村是魏塘镇贫困户比例最小的村。镇里对他们的帮扶办法是:在发展村办企业过程中,优先培训贫困户成员,优先招收他们在企业就业。现在,这个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已经全部就业。

  城南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县开发区征用了这里的土地。为了使被征地农民今后的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后劲,镇、村对全村农民进行了排查,分门别类地进行培训和指导。现在,这个村的农民有的进厂做工人,有的成为蔬菜贩运户,有的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打工者……他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3月2日,我们跟随镇、村干部对一位名叫陆宝林的困难农民进行回访。陆宝林夫妇年纪较大,身体不好,几年前镇里和村里帮助他们在人流较多的路口开了一家小店,还帮助他们减免了营业税。傍晚时分,陆宝林夫妇正在吃晚饭,有黄酒,红烧肉、青菜和香干炒肉丝。陆宝林激动地说:“干部们为我们想得很周到,小店的生意不错,我们的生活很好。”

  望着陆宝林湿润的眼睛,我们领悟到:因为对困难农民有感情,所以魏塘镇对困难农民的帮扶工作才有动力;因为有好的办法、好的机制,所以他们的这项工作才体现出了长效性。这,也许就是魏塘镇给我们的启示。

  编后:魏塘镇的做法告诉我们,帮助困难农民增加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一是要有心,要时刻记挂困难农民的冷暖;二是要有法,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效办法,特别是要建立起一种帮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有恒,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