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关心睡眠关注健康 专家指导正确方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09:10 新华网 | |||||||||
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睡眠 新华网太原3月21日电(记者原碧霞、王永霞)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丕逊告诉记者,评价睡眠质量好坏的标准,不是睡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看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只要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没有觉得不舒服,这就表明睡眠质量高,是健康的睡眠。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人体对睡眠的要求是青壮年一夜睡7小时-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小时-3小时,老年人减少1小时-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 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醒一次,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不梦少梦,不是多梦或噩梦;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或易受环境干扰、惊醒,这是对睡眠质量的要求。 另外,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清晨6点,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清晨5点,儿童为晚8点-清晨6点。 张丕逊说:“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许多因素有关,与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也有一定关系。”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的睡眠时间远远少于上述时间,但他们同样工作、生活得很好。所以,睡眠的好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睡眠的时间,而要看睡眠的质量,也就是整个睡眠中深睡时间的长短。比如,有些老年人每天睡眠的时间加起来常常超过七八个小时,但仍然时时犯困,主要是老年人真正能达到深睡和中睡的时间并不多,而大部分时间是在浅睡和轻睡中度过,所以质量不高。相反,有些人睡眠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能保证一定的深睡时间,也能取得很好的休息效果,不会常打呵欠,感到“缺觉”。 所以,睡眠的好与坏,不应简单地以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应以是否消除了疲劳,精力是否充沛来评判。 切莫步入睡眠的八大误区 新华网太原3月21日电(记者原碧霞、王永霞)“为什么我越睡越累?”“今天晚上不睡,明天把觉补回来。”当您的头脑中出现这样的念头时,专家提醒,您已经进入睡眠误区了。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有益于健康。目前有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但往往后来会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睡眠的时间长短跟健康的睡眠关系并不大,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很大,质量比时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误区二:晚上做梦就表明没有休息好。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 误区四:睡眠能储存和预支。如果说预支的是超长时间的清醒,那么就等于透支生命。过后的睡眠补偿只能缓解过后的疲劳,而对于提前透支的精神和体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身体的损害,是不能偿还的。 误区五:睡眠障碍不是疾病。据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失眠是可以消除的,睡眠不好不同于神经衰弱。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误区六:不需要午睡。午睡对于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周期是有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15分钟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减少30%。但午睡并非人人适合,体重超标20%,血压过低,循环系统患有严重障碍病的人,往往会由于午睡引起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 误区七:安眠药可以长吃。安眠药所带来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这是因为95%以上的催眠药会缩短深睡眠。专家指出,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无毒副作用的外源性安眠药,服用安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误区八:体育锻炼对失眠只有好处。体育锻炼能作为失眠患者的辅助治疗,但是不要睡前剧烈运动,否则,大脑容易兴奋而导致失眠。老人晨练以后不要睡回笼觉。 睡眠障碍会诱发多种疾病 新华网太原3月21日电(记者原碧霞、王永霞)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人的睡眠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长期患睡眠障碍,将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紊乱。医学专家指出,有为数不少的高血压病人和心脏病患者是由于睡眠不好引起的。 失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程度与失眠的严重度及时间长短有关。轻微或偶发性的短暂失眠,对工作或学业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持续睡眠时间低于生理的需要(约六至八个小时),达两三天以上,由于生理上有补足睡眠的需求,会造成立即且明显的影响。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注意力、专注力、精细操作能力、高智力思考及记忆力,学习效率及创造性思考力也会显著减退。 而当睡眠严重不足时,还有可能诱发精神错乱。山西省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丕逊告诉记者,有一青年因为和妻子闹矛盾,产生睡眠障碍,由于持续时间长达3年左右,而没有及时到医院去治疗,最后病情严重,导致他精神失常。可以说,失眠对健康的伤害不容忽视。睡眠减少会影响记忆力,导致心情抑郁,甚至影响神经系统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关专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体长期睡眠不足或处于紧张状态,会使神经内分泌的应激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病理解剖发现,长期睡眠不良者的血管硬化明显,口径变窄,严重影响供血而使一些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机体的各类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白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从而对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睡眠障碍除了失眠外,还包括呼吸暂停综合征。至于应用药物来帮助睡眠,专家认为,这对于解决短期的睡眠问题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长期存在的睡眠障碍,老年人最好不要自行用药物治疗,寻求医生的帮助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什么现代社会的人的被睡眠问题困扰? 新华网珠海3月21日电(记者郑天虹、张愈升)在最近的一张泰国报纸上,一幅几乎占了版面三分之一的照片上是这样一幅场景:午夜时分,妻子不堪忍受身边鼾声如雷的丈夫,无奈地坐在床边,搔着头皮、皱着眉头,无法入眠。同样的照片在日前珠海举行的第四届亚洲睡眠大会上,泰国睡眠专家N.Kotchabhakdi教授又一次将它展现在与会人员面前。 无论是对于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俗称“打呼噜”)的丈夫,还是对 于遭受失眠困扰的妻子,这样的场景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不同时间每天都在重演。 人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遭受睡眠问题困扰。最近的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有38%的人有睡眠障碍。N.Kotchabhakdi教授在2000年对泰国、菲律宾和我国台湾省的3668例个案的调查更显示出,超过一半的亚洲人在最近的一年中有睡眠障碍,而75%的亚洲人表示自己曾有睡眠障碍经历。 “现代社会的生活快节奏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容易导致人们睡眠节律紊乱。”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熙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张熙说,农业社会里,人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比较规律。而现代社会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律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压力”一词,这也是包括张熙在内的与会专家频繁提到的一个词。N.Kotchabhakdi教授的上述调查中,有80%的亚洲人认为自己的睡眠障碍来自压力。 张熙说,首先是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一个人总是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客户关系、邻里关系等,成为人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成为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同时,现代社会中娱乐场所也相应增多,如酒吧、夜总会、网吧等,使人们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夜生活更加丰富,更有了“越夜越精彩”的流行语。张熙说,有一部分群体的睡眠时间通常是半夜2点到上午10点,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不到半夜根本睡不着觉,这种情况医学上称“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张景行教授还提到了人们害怕“丢饭碗”和渴望“晋升”的心理而产生的工作压力也易导致睡眠障碍。张景行说,为胜任工作,人们往往“三班倒”、时常熬夜赶工、为工作应酬而酗酒、为保持工作状态而饮用大量咖啡等,这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睡眠节律紊乱。 专家建议,现代社会,人们尤其需要重视睡眠,面对现代生活快节奏,要把握“适度”原则,它包括饮食适度、工作适度、娱乐适度等,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进而保证睡眠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