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公开招考公务员要避免不公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07:02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闵良臣 眼下,政府凡进公务员一定要通过公开招考,已经深入人心。这一举措,意在保证今后走进政府的公务员的素质的同时,更多地体现公平和公正。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城市公开招考公务员很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意味。但各地在公开招考公务员时,由于对一些“细节”考虑不周,尽管一边在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一边又显然在造成一些新的不公。3月
按理说,从以往只限于浙江生源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浙江户籍社会其他人员,现在扩大到在浙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全国各地的硕士以上毕业生均可报考,这已经是个进步了。可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一个浙江生源的“优势”实际上造成了诸多新的不公:且不说外省市要来参加报考的人员必须是硕士以上的毕业生,就是在浙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不是浙江生源,自然也就不是浙江户籍)也须是“本科”才行。特别是我们从报道中知道,由于制定了这样的政策,角逐5587个公务员岗位的参加考试的人员中,博士就有85人,硕士4213人,至于还有7000多名双学士自然也就不稀罕了。这样,让学历不同的人参加同一种考试,不公自然也就难免。 做一名政府公务员,当然需要一定的素质,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并非一定要硕士以上的毕业生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事实上就连浙江当地政府也这么认为。不然,他们也就不会允许“浙江生源高校应届毕业生”即可参加报考。既然如此,为何对仅因不是“浙江生源”而是“在浙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的报考人员,就要加上“本科”二字呢?这是否意味着非浙江生源的本科生的素质才能抵得上浙江生源的大专生? 这次公开招考公务员之所以要这样做,或许一是通过公开招考公务员招揽人才,二是用这种办法限制非浙江生源和非浙江户籍的其他社会人员也来报名参加考试。可这样做,显然还是一纸户籍在起作用,未必没有浪费人才的嫌疑。当然,让非浙江生源和非浙江户籍的那些本科、硕士以上的毕业生来和浙江生源的大专生以及有浙江户籍的那些社会其他人员一同参加同一种考试,也同样不能不说是对后面这些参加考试人员的不公。 公开招考公务员,肯定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可以说,我们现在对政府公务员进行公开招考,原本就是为了公平、公正,为了减少歧视。我们不能在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因为对制定一些细节的忽视,又造成一些新的不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