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会超市变革倒计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01:54 燕赵都市报

  [新闻导火索]一直固守省会西南商圈的祥隆泰超市,最近正在筹划着其第二家店———国际城店的运作,规划中的这个占地达6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除了超市以外,还涉足建材、百货、家居等多个业态。这样大规模的运作无疑是省会商业史上的一个大手笔,而一东一西的布局,也可看作是其谋求省城商界优势地位的一次冲击。

  与祥隆泰相隔不远的中贸联—万客隆,虽然到石家庄还不到半年时间,其高层已经透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露出“如果机会成熟,很可能在一两年内在桥东再开一家规模相同的分店”的想法。此外,万利福、保龙仓也加快了开店速度,同时向省外市场扩张。

  相对于本地超市业的扩张步伐,外来者更是摆出了一副“来者不善”的架势。国内超市大佬———世纪联华继在省会开设第一家店后,正紧锣密鼓地张罗着第二和第三家分店的选址工作;泰国正大集团与怀特合资的易初莲花怀特店已开工建设,一亮相就出手不凡,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一出现就宣称要“建成省会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超市”。而这一庞然大物离保龙仓槐底店只有区区500米。

  据记者了解,除了荷兰万客隆、泰国正大这些已正式进入的洋巨头以外,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等世界零售业巨头也都正在筹划进军石家庄。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山雨欲来。

  去年12月24日,美佳乐开业当天人如潮涌,有人被挤得当场休克。当天,本报记者与美佳乐附近一家超市的负责人约定上午10时采访,可他早些时候在美佳乐“探听虚实”时被挤得抽身不得,采访被迫推迟。第二天,他见到记者时形容道:“人们蝗虫似的往那赶,好像东西不花钱。”他虽然认为这种盛况只可能出现在开业初期,但也不得不承认,超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

  开店速度乱人眼 超市业面临整合

  目前,在省会西南商圈内已有万客隆、祥隆泰、万利福仓安路店、北国益友店、美佳乐等五家大型超市,其中三家集中在并不算长的红旗大街附近。如此高密度的布局,彼此必然有所影响,竞争在所难免。

  号称要做省会老大的易初莲花,选址与保龙仓槐底店几乎比肩而居;而在此直径几公里范围内,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超市还有盛福祥、天客隆裕彤店、万利福金马店等3家;然而,在此商圈内正在筹建中的大型超市就有万利福四店、盛福祥二店,以及北国投资28亿元的大型综合商贸中心。

  可以想见,“群龙争霸”的局势必将会使现已较为激烈的竞争火上浇油。

  据了解,目前省会卖场面积在4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已达20多家,而且随着各家超市不断扩张,国内外超市巨头的进入,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有关人士预计,二三年内,省会大型超市的数量肯定会突破30家,超市业的重新整合在所难免。

  “强龙”与“地头蛇” 究竟鹿死谁手?

  保龙仓营运总裁吕清浩认为,虽然目前省会超市在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但从市场容量来说,再开8至10家面积在5000—8000平方米的超市应该不成问题。超市竞争不可避免地会优胜劣汰,也肯定会出现一个并购潮。

  祥隆泰红旗店葛军店长也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大鱼吃小鱼”是必然趋势。他尤其看重外资超市对本地超市的冲击,“外资超市进入石家庄,在逐渐了解并适应了本地市场后,会掀起大风浪。而购并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办法。”

  业内人士断言,在不远的将来,省会超市业的主题将由现在的“窝里斗”转为“狼来了”,外资零售企业对本地企业的冲击不可小视。北京最大的零售企业———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曾深感忧虑地说:外资已占据了中国流通业高端产品———大型综合性超市80%以上的席位,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外资零售企业更是包揽了销售前三名。”由此可见,“洋”超市的杀伤力有多大。而根据WTO协议,今年是全面开放零售业的一年,这种冲击将更加明显。虽然嘴上不说,但本地超市业者还是为洋巨头的“风雨欲来”暗地捏了把汗。更有传闻,个别超市已暗地里与外资超市多次接触。

  超市乱局藏陷阱 供货商提高警惕

  “省会超市超员了!”早在2000年前后,就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吁。可是,几年后,超市不但越开越多,数量不断增长的势头也依然如故。对此,很多业内人士都深深担忧。

  祥隆泰的葛军店长告诉记者:“省会20多家超市中,经营好的只占一半。一家六七千平方米的超市一天的全部运营成本应该在2万元左右,日营业额达到22万元才能保本,可是省会个别大型超市日营业额一直徘徊在一二十万元之间,赔本赚吆喝是无疑的。”葛军的说法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赞同,他们告诉记者:一些超市的不景气从客流上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在保龙仓留营店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注意到,这里客流很少,货架上的商品也只在表面摆了一层。一位供货商称:这家超市对他们来说无异于鸡肋,为了防范风险,只好采取减少供货量的办法,万一超市业主开不下去跑了,也不至于赔太多。

  有关人士称,由于超市普遍采取压供货商一两个月货款的办法,个别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超市得以借供货商的钱勉强维持。一旦市场竞争加剧,超市老板很可能会携款潜逃,到时受伤的只能是供货商了。这种情况,在南方许多城市已多有发生。还有一种情况,主业并不在超市业的企业,看中每月近千万元的现金流,把超市作为提款机,挪用资金。一旦主业遇有风吹草动,超市经营必受影响,引起连锁反应。

  本报记者:刘勇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