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敲开孤独症儿童的心窗 吴翠英老师是广西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7日11:29 新桂网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正芳

  一位年轻的母亲对记者说:“孤独症如果不早治疗,发展下去甚至连乞讨都不会......”庆幸的是,广西已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康复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让人满意的康复率。3月22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南宁市疾病儿童康复中心特教教师吴翠英,吴老师是广西涉足孤独症训练第一人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泪水震撼了吴翠英

  吴翠英1993年开始做特教老师,教的是弱智孩子。几年前的一天,一位母亲跪在吴翠英的面前哭诉:“我小孩被诊断为孤独症,他白天不说话,整天在外面跑,弄得全家人精疲力竭。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哭泣深深震撼了吴翠英。

  从此,吴翠英开始寻找孤独症的相关资料。有心的吴翠英经过调查,发现广西虽然有46所特殊学校,但只针对弱智、聋哑、盲童的学生作训练,却没有一所孤独症的训练机构。

  孤独症的孩子有何表现?需要哪些特殊的训练方法?吴翠英广泛阅读了海内外专家关于孤独症方面的书籍,到处拜师求教。

  2001年6月,世界宣明会组团去港澳地区考察,这次考察汇集了特教方面的顶级专家,吴翠英自然不放过这大好的机会,空闲时候她不停地与别人交流。在那次考察中,吴翠英碰上了广州某智力学校校长,在交谈中知道该校的孤独症训练做得较好,便提出派学员到学校培训的要求。

  她的言行感动了校长,校长对她说:“除了你,再培训4个人,免费吃住,你们只掏路费就可以了。”一个月的培训,吴翠英收获很大。

  2001年11月,吴翠英在世界宣明会的支持下办起了广西第一家孤独症训练机构,此项填补了广西孤独症训练的空白。

  4名经过培训的老师,在吴翠英的带领下,开始涉足孤独症训练这个神秘的领域。

  “强化物”是敲门砖

  吴翠英说,对于孤独症的孩子,用好“强化物”是非常有用的。所谓“强化物”,就是孩子平时最喜欢的东西。她告诫家长,从训练之日起不要让患儿看见“强化物”,也不要轻易让他得到“强化物”。

  邕宁县的一个男孩,5岁了还不会说话,父母认为他是弱智,将他送到康复中心。经吴翠英诊断后确定是孤独症。

  吴翠英为他制定的训练方案是,每天老师有针对性地训练半个小时,内容就是教他“啊、喔、哦”,说几个词就奖励一块他爱吃的饼干。半个月以后,男孩学会了这些简单的发音。

  3个月以后,男孩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孩子差不多了。

  一个3岁小女孩,不会说话,整天坐立不安,不停哭闹,父母认为她已没有希望了。吴翠英认为,使女孩安心坐下来是首要的,从女孩父母处知道她最喜欢小汽车,吴翠英就跟女孩说:“你要安坐10分钟,才可以玩一会小汽车。”吴翠英还特别叮嘱家长,平时不要轻易给小孩玩小汽车,让她感觉到要玩小汽车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一段时间后,在“强化物”的引诱下,小女孩能安心坐下来了,哭闹的坏习惯也慢慢改掉了。

  一个从横县来的3岁小男孩,不会说话,但会唱歌,并且很有天赋。刚入学时,老师教了一首儿歌《拔萝卜》,下课时就听到他在一边唱开了。

  这是吴翠英没有想到的。吴翠英知道,有语言障碍的孩子,要对物品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才会记得它并说出它的名称。

  针对男孩的情况,吴翠英要求老师先训练他的“呼名”反应,指着他本人反复叫他的名字,对他说“某某”就是他,要他听到后就要应答。再拿出一些画着水果、动物、物品的卡片,念着相应的名称反复地教他认识,对他说明,他必须记下多少个词后,就能得到一个他想要的“棒棒糖”。

  20多天后,他可以说出“牛、羊、马”等字,三四个月可以说出“我要什么”4个字,四五个月能说出七八字的句子了。

  一年后,男孩与正常孩子已没有两样。

  吴翠英巧训孤独患儿的消息传出,周边县城的患儿陆陆续续前来训练。至2002年3月份开学时,康复中心已接收了20多个孤独症的孩子。

  见到旋转的车轮就扑过去

  在吴翠英教的患儿中,有各种各样奇怪的“毛病”。有的患儿对某些物件痴迷的依恋,如特别喜欢旋转的东西,走在街上看到转动的车轮,患儿会不顾一切扑过去;有的喜欢光滑的丝织品衣物、围巾或袜子等,见到了穿着超短裙的年轻女子腿上的丝袜,患儿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等等。

  孤独症患儿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形成病因却大致相同。吴翠英发现,高知家庭的儿童患上孤独症的比例高于普通家庭。

  她说,婴幼儿时期缺少父母关爱,会出现自我封闭、情绪沉闷、怯懦、不愿往外界发展的人格和性格特点,并且和父母的关系疏远,从而影响到其各方面的能力。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吴翠英因地制宜地首创了“一对一”训练方案。即一个老师专门训练一个孩子,同时陪护家长也要参与。老师训练孩子时,家长也在一边接受训练,下课后,家长按老师所做的继续训练孩子。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对一”的专门教室里,一位老奶奶正拿着一沓纸片不厌其烦地教着她的孙儿。吴翠英说,在这里,亲情的关爱和科学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小孩的康复过程就会大大缩短。

  在一间教室里,音乐欢快地响着,两个小孩躺在床铺上正在接受口腔按摩。吴翠英说,以前有患儿嘴里不停地流口水,按摩后现在好多了,这是她自费带几名老师去上海学回来的新方法。另一边,一个孩子正合着音乐的节拍与家长做一些简单的手势。

  在四楼一个大大的训练室里,一大群年龄不等的小孩正在这里“玩耍”:有的在蹦极,有的在玩气垫球,有的在钻拱门,有的在打篮球……这是吴翠英自编的一套融音乐、跳舞、体操、认识、交往、模仿、游戏为一体的韵律操,小孩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次的动作,还专门建了评估表和学生档案。

  吴翠英说,孤独症的训练不单是教说话,集体社交活动、各项体能训练也很重要。

  过了6岁 康复难度大

  记者在吴翠英的办公室采访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尖叫,接着走进了一位大男孩,怪怪地看着记者,语气有些轻浮地叫了声“小姐”,后边跟上来的母亲马上纠正说叫“阿姨”,他才又怪怪地叫了一声。吴翠英告诉记者,这个男孩已12岁了,以前找不到专门的训练机构,耽搁了最佳康复时期。他刚来不久,对他的训练难度要大。

  柳州有一个11岁的患儿,他的嗜好是酒瓶外包装。只要一看到这东西,不管是在哪里,也不管酒是否名贵,动作非常迅速地将酒瓶拿出来,然后拿着外包装的纸盒跑了,或当场扯烂,并以此为乐。

  父母只好将酒买下来,以至于家里的柜子里摆满各种各样的酒。后来他的爱好又改为喜欢叠报纸,一看到报纸,就冲过去将报纸叠起来,展开又叠起,如此反复。由于他已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期,在康复中心一段时间后,虽然认知程度有提高,改掉了以前一些坏毛病,但语言方面进步不大。

  吴翠英说,孤独症并不可怕,因为从2001年11月起,她们招收的153名患儿,已有93名康复。可怕的是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此症久拖不治的严重性。

  去年,一对父母领来一个两岁的女孩,说她还不会说话,到医院去检查了,医生怀疑她患了孤独症,但他们并不相信,特地来请吴翠英看看。吴翠英也确定孩子确实是孤独症。

  但这对家长没有听从吴翠英让女孩马上训练的建议,领着孩子走了,说到五六岁还不能说话时再说。吴翠英很痛心地说,一些家长得知自己的宝贝患了孤独症,都寄希望是“错诊”。殊不知这样做,会耽误最佳的训练时间。

  目前康复中心有60个孤独症患儿在接受训练,由于场地、设施有限,还有100多个孤独症患儿在排队等待,这常常让吴翠英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孤独症患儿的“妈妈”

  也许某个双休日,在南宁市的街头,你会发现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大群家长和小孩买玩具和学习卡片,或带着一大帮残疾小孩子吃麦当劳、看电影,她就是吴翠英。对于吴翠英来说,她对患儿的爱,延续到8小时之外。

  孤独症的训练根据各人不同,需要不同的玩具和卡片,每当有新的患儿进来时,吴翠英都要带着家长、孩子到图书批发市场去。作为康复中心下属的康培智学校的校长,她主管着125个弱智孩子的训练工作。

  采访当天,她带着记者去看望弱智的孩子们,当时将近中午12时,孩子们正在吃饭,几个孩子一见到吴翠英,丢下饭筷,嘴里叫着“妈妈”就扑了上来。

  这情景让记者深为感动。实际上,为了使患儿尽早康复,几年来她还在家里照管了四五个聋哑、弱智儿童。有时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看见那些流着口水的患儿就吃不下饭,责怪吴翠英“脑子有毛病”,对此吴翠英不在乎。

  吴翠英也有痛心的事。采访中她两次提到她父亲,忍不住流泪了。她从湖南老家到广西工作之后,只在2002年回家一次。

  其间爱人几次提醒说,老人年纪大了,再不回去看看,以后可能就看不到了。没想到应验了这句话。前几天,她的父亲刚去世,这次回去只有与父亲的灵位说话了。

  采访结束时,吴翠英送记者到门口,说了一句平常的话,却让记者深为感动:“看样子,我的下半辈子是离不开这些孤独症的孩子了。”

  作者:唐正芳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