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调查:人类探测火星成为青年关注的热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8日04:05 新华网 | |||||||||
关于火星,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希望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用500个字来回答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他得到的答案是重复了250遍的“nobodyknows(无人知道)”。在太阳系里,这个最类似地球的星球引起了一代又一代地球人孜孜不倦的探索。 2004年初,随着美国“勇气号”和它的孪生兄弟“机遇号”在火星表面相继成功着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这颗遥远的红色星球。
本报社会调查中心刚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青年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与火星探测有关的新闻报道。33%的受访者表示,对于这类新闻,“赶上了就看看”。而明确表示“不太关注”或者“根本没注意”的,只占总人数的3%。 “关于火星的知识,我知道的并不算多,但却一直在关注。尤其是在杨利伟飞上太空之后。”一名读者在来信中这样说。有同样想法的人还很多。看来,本次火星探测受到如此高的关注,与“神五”的成功发射不无关系。正是“神五”的飞天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太空。 当被问及人类探测火星的最大意义在于什么时,受访者的回答显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82%的人认为是“拓展人类的认知领域”,这是获选率最高的选项。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探索的目光应该拓展到更加遥远的太空中,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地球上。他们认为,这次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究正是一个拓展认知领域的过程。 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确认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与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寻找生命存在的原始痕迹,是火星探测的目标之一,也是人类寻找宇宙生命的第一步,”我国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说,“这是因为火星轨道与地球较近,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那么火星呢?”所以,火星似乎是最有希望找到新的生命的星球,它被人们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因此对于它的探测更加令人关注。 此外,“为人类找到第二个栖息地”也被六成的人所认可。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除了保护之外,人类也尝试着为自己寻找另一个栖息地。探测表明,火星表面有干枯的河川和水曾经流过的痕迹。明显的季节变化也经常伴随着持续数月的大风,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有时能吞没整个火星并持续几十天。它可能成为人们的下一个居住地吗?超过半数的人希望从火星探测中得到答案。 另外,还有40%的人认为火星探测“有助于弄清人类的起源和去向”,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太空竞争阶段到了”。这两个选项的获选率都没能超过一半,说明他们都没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也许在更多的受访者看来,在尚未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前提下,就去寻找“人类的起源和去向”似乎为时尚早。而且,对于太空的探索更大意义上是整个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探询,而并不是各个国家“太空竞争”的来临。 对于人类何时才能登上火星这一问题,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2030年左右是最有可能的,其中选择2020年左右的占了45%,选择2030年前后的占了24%。而据报道,2003年初,欧洲空间局与俄罗斯联手启动“曙光计划”,准备在2025年~2030年之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美国的加入,使这项计划提前到2014年~2015年。与“曙光计划”相比,受访者似乎更加谨慎。 此外,有12%的受访者非常乐观,认为2010年之前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但同时分别有9%和11%的读者认为人类将在2040年左右和2050年之后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受访者都非常关注中国人自己何时能够加入火星探测研究。对此,刘振兴院士认为,中国有望在2020年发射探测器“触摸”火星,并于40年之内登上火星。 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2004年2月1日~2004年2月29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1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81%,女性占19%;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19~35岁读者占73%;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8%;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0%。(方奕晗)(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