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兼职官员”最害怕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06:57 南方都市报 | |||||||||
在当下中国发展前进的路上,市场经济最怕什么?最怕官商两栖!这边从政、那边从商,穿上衣服是裁判,脱下衣服成球员,公私一体化,市场不成体统,腐败自然滋生。 所以最近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限期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问题进行清理。这对市场经济的公平发展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不过专家对通知的执行表示出了忧虑:因为缺乏有效的“惩戒”机制,通知很可能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敷衍从
清理“官员企业兼职”的制度变迁史表明,专家的担忧并非多余,其实《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四十九条早就对此作出严格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该条例颂布10余年来,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不少地方依然如故。 在既有的体制条件下,因为“官员兼职”的路径选择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关系确实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地方保护啊,决策有效率啊,垄断利润高啊,所以这种现象在历次清理中都能巧妙地躲过上面雷厉风行的执行,风潮过后又依然如故——拿什么来化解这一强大地方阻力呢?对此,应松年、齐明山等行政学专家开出了强化惩戒机制的药方。 对于面对利益而选择违规的官员来讲,显然是要抓到他们的“恐惧之处”,才能使之权衡利弊回归本位。在这个意义上,强化惩戒机制是一种必要手段,但如此并不足够。惩戒机制要想充分达至惩前毖后、根绝兼职之效,就必须兼备有违必惩的手段,只有当各种改头换面、私暗操作的新瓶旧酒都无法蒙混过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顽疾才能霍然而愈。 因此,兼职官员恐惧惩罚不假,但他们更恐惧的其实是这么一番局面——怎么装扮都逃脱不了惩罚。惩戒机制若是单纯凭借自上而下的监察,技术上自然无法保证“无一漏网”的局面,实质上依然会遭遇“地方保护主义”的消解,从而使效力大打折扣。因此,对付官员兼职现象,最有力的武器当属民众的声音:有舆论群体绘声绘色的描述,有知情者相互的信息补充,有利益相关者的怨言,有不平者的愤怒,有不相关者的叹息,一传十,十传百,民间潜在的传播机制相当强大——如此种种,正是民间对官员作风的评价机制。 官员在企业兼职,直接涉及到权力与利益的合体,这种关系在现代政府与市场中既缺乏道义上的合理性,又缺乏法理上的合法性,是民间话语最好的兴奋剂。最重要的是,“权利合体”体制的决策之下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市场不公平,行政官员,同时又是企业领导,哪一方的胳膊都不会往外拐。不公平之下必有利益受损者,不平则鸣,不公平之下的利益受损者岂会甘于沉默,他们最有动力把“不平”说出来,说给别人听。 从这个角度看,要想真正让这次“限期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问题进行清理”的行动达到预期效果,仅仅一个通知是不行的,必须要在体制上扼住“官员兼职”现象的咽喉,在制度上给民间声音以监督通道,让利益受损者能有正常的表达渠道,让老百姓能把眼睛中看到的所有东西说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