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兴安岭林区子弟兵誓将再造兴安岭上大森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08:01 解放军报

  孟繁江 本报记者 郭建跃

  大兴安岭,因茫茫林海而闻名于世。然而,长期的无序砍伐和突如其来的大火使森林面积不断萎缩,大兴安岭正慢慢失去往日的雄浑和壮美。

  大兴安岭在哭泣。看着日渐破坏的自然环境,驻守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子弟兵再也坐不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住了。世纪之交,驻守在大兴安岭林区的边防部队和武警官兵发起生态造林战役,带领林区民兵在改变生态环境上打攻坚战,啃硬骨头,打算用10年时间使大兴安岭的生态面貌有大的改观。

  1 兴安军分区党委把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民兵预备役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件大事。兴安军分区官兵多次深入10多个林区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气候、土质、地势等特点,并和当地政府一起研究制定生态建设规划,确定了所属人武部和边防团用5年时间建成20个民兵造林基地、两个育苗基地,承包治理荒山50座,治理沙源10万亩,建起500公里长绿色通道的“2515工程”,实现“嘎查(村)百亩、苏木(乡、镇)千亩、旗(县、市)万亩”的生态建设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乌兰浩特市人武部建立了4个“小流域治理区”和4个“民兵生态林区”,并以城区民兵为主体,建立了城市民兵绿化基地。突泉县人武部把生态建设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工程总量多少、有多少个乡镇、投入多少兵力、需动用多少车辆等都一一细化,实行承包责任制,做到谁规划、谁造林,谁承包、谁管护。

  所属边防某团驻守在大兴安岭,从建团开始官兵就当起“绿色卫士”,人人把护林防火当成守边的一项重要职责,同乱砍滥伐的不法行为作斗争。近年来,该团官兵在完成边防执勤中心任务的同时,以绿化驻地美化营区为龙头,向四周辐射,改善驻地生态环境,在兴安岭上植活各类树木10余万棵。该团一线三角山哨所官兵,从1995年开始,每年春季都在四周的荒山上种树,一茬茬的官兵在山上植下了100多亩松树林。在“再造秀美兴安岭”生态造林战役中,他们又提出了“连种十亩、团育百亩、守护万亩”的新目标。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则默默地保卫着大森林,在制止毁林行为的同时,还主动种植、养护林木,被当地人民誉为“绿色守护神”。

  2 2000年春天,乌兰浩特市人武部率先打响了3年灭荒战役,主动请缨接过最难啃的硬骨头———市区东郊的18个秃石头山。为了拿下这块硬骨头,官兵们走遍每座山的每个角落,详细调查树木难以成活的原因。他们针对所治理荒山表面石砾厚,深层石块大的特点,想出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的办法,在树坑的下坡边沿筑起一道小堤坝,保证雨水流进树坑内,并按地形地貌特征测量选址,规范定位,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他们在蓄水坝上撒种耐旱性强的柠条,在山顶、山坡、山腰分别种植山杏、榆树、松树、丁香等树种,并配备专用灌水车,定期浇灌树木,确保树木成活率。

  多少个寒风凛冽的冬天,多少个骄阳似火的夏日,10余万官兵和民兵吃住在山上,愚公移山般起早贪黑,奋战在荒山野岭,开山凿岩,移石换土。多少人臂膀上的皮晒褪了一层又一层,多少人迷彩服磨烂了一套又一套。2002年“五一”黄金周,乌兰浩特市胜利街人武部干部于顺拒绝亲朋好友外出旅游的邀请,领着妻子和儿子带着铁锹来到山上,整整背了7天土。朋友们说:“好不容易放个长假,一家人该出去玩玩,你却让老婆孩子跟着你受苦。”于顺回答:“我也想休息,但环境这样年年急剧恶化下去,咱急啊!”已经退役的人武部干部吴奎龙,被生态建设的火热场面所感染,不要一分报酬和大家干了整整一年。他对记者说:“虽然我已经退出了现役,但看到大家这么没日没夜地干,我这手也痒痒……”

  3 1000多个日日夜夜,子弟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征服了一座又一座荒山,使昔日的不毛之地泛起了片片新绿。目前,兴安军分区生态建设工程已初具规模,官兵们共种植各类树木近700万株,在大兴安岭上建起了15个民兵造林基地,治理荒山30多座、沙源10万余亩,形成260多公里的绿色通道。

  山绿了,水清了,人乐了。记者站在乌兰浩特市人武部生态基地乌兰哈达东山上看到,18个山头被鱼鳞坑层层环抱,坑内吐绿泛青的树苗长势正旺。再过10年,这些新绿将成长为片片树林。透过这丝丝的绿色,我们看到了“再造秀美兴安岭”的希望。(解放军报2004年03月29日 第9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