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始终把“三农”放在首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08:04 浙江日报

  ——慈溪市委连续17个“一号文件”的来龙去脉本报记者 胡振 张品方 市报道组 王迪 2004-3-29

  开完省人代会归来,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建昌坐不住了。我们头两次到长河镇的公司驻地找他采访,都扑了空。他正忙于在杭州湾大桥附近开辟1500亩的生态农业园区,注入“城市农业”的元素,要把它建成华东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代表作。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他自信地说:“我是慈溪农民的代表!说的是‘乡下话’!”他告诉我们,在慈溪发展农业有特别的“气候”,因为17年来市委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为“三农”而发,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宝典”。

  我们日前在慈溪采访,不仅了解到市委17个“一号文件”的来龙去脉,而且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带来的乡村巨变。

  工业强市不忘“三农”

  从1987年的21亿元到2003年的1000亿元,慈溪市的工业总产值而今已经跃居全省县(市)第一位。17年来,慈溪市委以“工业立市”为战略目标,但是为什么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定位于“三农”?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容易导致领导精力的“农转非”。而慈溪在这一进程中,坚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始终不逾地协同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已在慈溪工作7年的现任市委书记徐明夫告诉我们:“县域经济的本源是农村经济,慈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说到底是‘三农’的贡献。就说全市5万多家民营企业,几乎都从乡村企业脱胎而来。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农业还是弱质产业。我们连续的‘一号文件’,就是宣示‘三农’优先地位年年月月不动摇,环环紧扣地持续解决‘农民往何处去,增收从何处来,农业向哪里走’的问题。无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三农’问题一团糟,慈溪怎么有资格称‘经济强市’,怎能算‘发达地区’?”

  耐人寻味的是,农业产值在慈溪GDP中的比重、农务的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和农民在一产中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而农民从政府对农业投入中获得的“大礼包”却越来越重。早在1988年的“一号文件”中,市委规定了市级财政对农业投入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并承诺5年后达到15%。随着“蛋糕”越做越大,到2003年的实际投入已经高达2.78亿元。去年还取消了征收农业税,直接减少农民负担1053万元。

  从农田转移出去的农民经商办厂,吸纳了45万农村劳力。可是,“精兵强将跳农门,老弱妇孺守田头”,人们对此不免有所忧虑。市委、市政府及时进行调控,出台以工促农的政策,吸引了165家企业投入7.24亿元从事种植养殖业,300多位跳出“农门”的能人重返农村,重整农田,重组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当中心城区从一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时,城建资金出现“饥饿症”,而农业基础设施也急需“大手术”。虽然城市扩建立竿见影,平原水网改造短期内却难有回报,然而市委、市政府仍以政策吸引民资进“城”,而财政资金“农”字当头,重点安排“下乡”。从1998年起投资1000万元疏浚河道,又在2002年实施投资50亿元的骨干河网规划,改造三横十一纵的大水系网络,将使农田灌溉的蓄水能力增加一亿多立方米。

  用新办法帮农民闯市场

  “一号文件”年年发,而农事“季节性”文件却取消了。过去一到春播夏种,都由政府下达种植计划。可从1999年起,慈溪农民没见到这类红头文件,等来的是农业产业协会的信息发布会,该种什么,面积增减,完全靠市场信息来自主选择。现在,创汇蔬菜、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

  “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这是小规模经营的千家万户,面对大市场的千变万化而发出的“三问”。从日本引进的西兰花逾期采收而大面积枯熟,从台湾引进的白毛豆盲目扩种而堆积如山……眼看天有不测风云,市委、市政府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分析症结,寻找对策,把精力集中在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上,用典型示范进行产业引导,用政策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努力把农业推向市场。

  长河镇有个张建昌,以合作生产的纽带联结成千上万种菜农民,合力抱团闯市场。市委总结推广张建昌的组织模式,导入共同利益机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引领农民联合起来。于是,68家产业协会和合作社应运而生,6万返销户走南闯北,既把蔬菜卖出去,又把信息带回来。

  政策的生命在于与时俱进。在南方早季节、北方低价格的夹击下,慈溪效益农业的先发优势正在减弱。市委在2001年和2002年的“一号文件”中专题进行部署,把政策调控指向外向型农业。全市260多家龙头企业、21家“三资”企业和35家出口企业,组成“农”字号的集团军闯荡国际市场,但散布在各家各户的小田畈,又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市委领导与龙头企业、农户代表协商,扩大农田连片经营,统一绿色生产标准。可是,企业顾虑摊子铺得过大要亏,而农户担心承包田“入盟”后失去生活根基。市里决定由政府拿钱补给企业,企业转给农户;农户按企业标准种植,农产品由企业收购。于是,农民产销无忧,何乐而不为?目前规模经营的土地已有24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基地就有33家。

  海通食品集团的6000多亩基地,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跟踪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联兴村基地农场,场主徐国祥告诉笔者,他向金塘村、怡园村和潮塘村承租了600多亩地,路、桥和水电设施由政府建造。眼下,他正在种刀豆,每个田块施药、培肥和操作都有“田间档案”,随同刀豆收购时一起送交公司。几个月前,韩国前农林部次官安种云来慈溪考察,看到这里的精细管理后说:“我看到了中国农业的希望!”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慈溪农民1987年人均收入885元,而2003年达到了6777元,翻了近三番。52%的农户住房是1990年以后新建的,七成以上是楼房。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118台,电话81部,摩托车94辆,冰箱71台,汽车16辆。他们的衣食住行,正在向城市看齐,而城乡最显著的差别是生活居住环境。

  市委1999年“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按照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从次年起,慈溪把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切入点。全市308个村砸粪缸、改厕所,垃圾袋装化,6000多村民当上了常年河道村道保洁员,使村落重显田园风光。最近,慈溪将投资19亿元启动城乡一体化的污水处理工程,管网镇村直通;还将在5年内,对100个村的旧村改造补助1亿元。

  我们在周巷镇看到无害化处理公厕粪便的沼气池,给周边农业基地添了一座“有机肥厂”,还给附近农民省却了煤气罐。种田大户唐明荣正在家里打开沼气灶准备做晚饭,她喜冲冲地说:“我们真是享福,收工回来一身汗,洗澡也用沼气烧水。哎,买这个灶具还补贴我100元钱呢!”

  新村社区管理,还需村级集体“有钱办事”。市委在17年的“一号文件”中始终贯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条红线。近年来,市镇两级每年拿出1000万元,补助集体积累薄弱的120个村,异地建造厂房、商铺用于出租,作为集体经济的稳固来源。据统计,1987年全市村级集体可用收入只有1816万元,到2003年达到了2.55亿元。

  慈溪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不断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全市有103个村建造了“村落文化宫”,每个镇都评上了省“教育强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村庄,各镇还建立社保服务中心和弱势群体信息库,1.3万多户纳入社会保险范围,还有8400多名农民享受低保。

  中央和省委今年的“一号文件”,给慈溪“三农”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市委今年的“一号文件”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三农”工作,要让城镇成为农民发展的新空间,让非农产业成为农村发展的新源泉,让农民成为城镇发展的新动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