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把脉承德患病学生 环境因素作用但非铅中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09:09 解放日报 | |||||||||
本报讯(记者杨立群)161名河北承德“病娃”疑似“铅中毒”事件牵动上海人的心。一天一夜,上海两位儿科专家千里“加盟”会诊,再次从儿科学的角度为“病娃”健康清晰“把脉”:不是“铅中毒”。昨天傍晚五时半,受邀赴京会诊后返沪的国内儿童“铅中毒”研究权威专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教授一下飞机,便在虹桥机场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据悉,虽然有关方面已进行过两次大会诊,但一直没有儿科专家的参与,作为国内儿童铅中毒临床处理最有经验的医生,沈晓明教授和新华医院颜崇淮教授是前天晚上应邀风尘仆仆赴京为“病娃”会诊的。 沈教授告知,昨天的会诊除了上海的两位儿科专家,还有国家疾控中心、北京朝阳医院的专家及河北省承德市的专家参与。经对每个病例的血铅报告、临床表现及其它实验室检查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而起病,但完全可以排除是症状性的“铅中毒”。据悉,承德“病娃”们现在基本情况良好,当地专家甚至还用了“活蹦乱跳”来形容,虽然还有孩子反映有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但专家分析其中也不排除心理上的影响因素。 虽然“铅中毒”争端有望尘埃落定,但沈教授表示,这一事件给各方的长远启示不少。“媒介应稍安勿躁,政府应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沟通。而对医学界而言,一是实验室内的质控体系和实验室间的质控体系还有待完善,二是分工协作还应加强,”沈教授感叹,“儿童‘铅中毒’不同与成人‘铅中毒’,表现也不同,只有职业病医生的参与是不够的。此外,社会加强对‘铅中毒’的科普宣传也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