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省档案馆新馆开张在即,库容够用50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最大档案馆”免证参观

  本报今天上午消息 记者钟璐、实习生夏梦、通讯员钟鸣报道:国内规模最大、楼层最高、设施最先进的省级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新馆,最近在广州天河区龙口中路落成。一个月后,这座省政府直属的保管全省重要档案的机构将正式投入使用,市民不需要证件就可以进去参观。

  档案馆告别“深宅大院”

  在各种“记忆工具”中,档案堪称最正宗。此前的省档案馆,设于省委大院,但随着馆藏不断增加,旧馆已不敷应用。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新馆从1997年1月起动工,建设总投资达2.4亿元。

  省档案局(馆)长徐大章介绍,新馆选址天河,打破了建在机关大院的惯例,老百姓和境外查阅者都方便进出。档案从“深宅大院”中走了出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档案所记录的全部是往事,如何让这些尘封的史料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新馆不仅是楼房设备的更新,档案的保管采用了高科技,管理上也更加人性化。
图:新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省级档案馆。

  新馆库容够用50年

  这座高耸的新馆库,占地面积13792平方米,包括26层的档案大楼和19层的综合楼,还设有地下车库。据介绍,新馆是按照今后50年的档案接受量来设计的。库房外围护结构,采用的是复合式墙体,内含结构砖、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等。窗也是新型的铝合金双层玻璃材料,能有效保温、隔热、防潮、防紫外线。库房还设置了空气洁净装置和气体消防设备,能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和防火。

  新馆设置了历史档案、现行文件、电子文件、特殊载体档案(指非纸质材料的档案,包括缩微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和电子文件等)、内部资料等多种阅览用房。此外,还有专题研究用房,专家、学者与领导干部阅览用房。新馆的多个展览大厅和阅览区可以同时接待数百人。

  档案馆不外借但可复印

  新馆在管理上也体现“以人为本”,简化了进门手续:市民不需要证件就可以进去参观。若需查阅开放档案资料(自形成之日起年满30周年、经过鉴定对国家安全无危害的档案),只要出具身份证;若查阅未开放档案资料,则需要出示单位的介绍信、本人工作证和身份证。外国和境外利用者则需提出查阅内容和时间的申请、国内接待单位或合作单位介绍信及个人证件。

  有关人士提醒,档案馆不同于图书馆,馆藏的档案不可外借,但可在指定的阅览室中查阅和复印。
图:新馆前矗立着12米高的雕塑“档案之柱”。

  老省长捐书4900册

  为使档案馆进一步接近老百姓,该馆将长期推出各种展览,展出档案精品。新馆开张期间,拟举办“馆藏珍品展”,展示该馆保存的自清代以来广东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包括1900年的粤东省城图、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香港九龙关地区图、文革时期的实物和粮票布票等档案实物。近期还拟推出“馆藏名人档案展”,展出康有为、梁启超、叶剑英、陶铸、钟南山、关山月、微音、红线女、向秀丽、叶欣等50多位名人的手稿、照片和实物。

  据悉,全国人大常委、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广东省长卢瑞华,先后向该馆捐赠了各种类型的图书共计4900多册,省档案馆已作为馆藏整理,并编写了目录,还向卢瑞华颁发了《国家档案馆收藏证书》。前不久,卢瑞华和副省长谢强华还专程参观了新馆大楼。

  五次搬迁故事多

  “一迁”:省档案馆1958年11月15日成立时,设在省政府大院内的一栋两层小楼,紧邻大锅炉,通风、防潮、防火条件都很差。

  为了备战,还把档案装箱,准备随时转移。结果,档案装在木箱子里,遇梅雨季节发潮发霉。1962年8月,该馆上书省领导区梦觉、林李明,反映档案馆没有专用库房,要求加以解决。两年后,位于白云山的省委干部试验农场撤消,省档案馆于同年9月搬往该处,解决了库房太小的问题,但没有警卫看守。有一次接到上级通知,说有两个特务潜入了白云山,于是馆员们每人带着卡宾枪24小时轮流站岗。
图:宽敞透亮的大堂。钟珮璐/摄

  “二迁”:1965年6月,白云山的“新档案馆”还未建成,就因为备战,省档案馆又迁到粤北的连县东陂公社。1969年,省革委会成立,档案馆“后库”保存的档案一分为二:建国后的文书档案转移到粤北省委“102工地”存放;而解放前的档案则由革委会保卫组接收,搬回广州白云山,当时正在清理阶级队伍,一批“军、警、宪、特、反”人员的档案被制成一人一张卡片,总共是60万张,每天要接待一二百人来“外调”查档案。

  “三迁”:1969年,建国后的文书档案转移到粤北连南县省委“102工地”存放,申请查阅的人,要在广州的接待处登记,经领导批准后,由工作人员把表送到连山的档案后库,才能送过来。查阅量大的甚至要专人专车押运,量少的就派人从连山骑摩托车到连南邮寄,且每次都要带着手枪戒备。当时档案工作属于机要部门,管档案的人也不能随便看档案。1972年,原由省革委会保卫组接管的解放前档案,也搬到连南“102工地”,与建国后的档案合并。搬运时,出动了20多辆军车,由部队全副武装押运。

  一位老馆长遗憾地对记者说,当年带到在深山老林的连山档案“后库”的档案,遭遇潮湿,破坏严重。其中,民国档案中有很多海关档案是从外国人手中转过来的,纸质、包装都很漂亮,可惜由于发霉、虫蛀,很多精美的封面都被撕掉,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是后来换上的封面。

  “四迁”:1978年10月,省委决定在省委大院内新建一座档案馆,1981年10月开始启用至今。

  “五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设于省委大院内的档案馆库日渐不能适应需要,经省委、省政府批准,1997年1月动工兴建新的档案馆库,即现在的天河新馆。

  (晓航/编制)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