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谁是温州炒房团的合谋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01:24 新京报 | |||||||||
温州炒房团近两年来成为房地产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有消息称,温州炒房团又将挥师京城,业内议论纷纷,社科院金融所的尹中立博士则大声疾呼政府,“到了对房屋投机商们出手的时候了”。尹博士甚至言之凿凿地说,温州炒房团利用资金优势左右房地产价格牟取暴利,该行为和股票市场的庄家行为如出一辙,构成了《刑法》中的操纵市场罪,应该用该条款约束类似温州炒房团的操纵房地产市场的行为。
诚如尹博士所说,“炒房团”所带来的虚假繁荣对地产业相当危险,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如果听任温州人继续吹大房地产泡沫,那么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盛世危言,振聋发聩。然而,要适用刑法,首先需要认定犯罪事实,如何辨别何为普通消费行为、何为投资行为、何为投机行为,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济学家在大胆提出建议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司法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 因此,温州人投资(或者是投机)于房产,既然是一种经济现象,那我们还是用经济学来说事儿。 温州炒房团是由商人组成的,或者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来说,他们是一群寻找利润机会的企业家。温州人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那种发现利润机会的嗅觉、并且迅速抓住利润机会的实干精神,至少就我来说,只有佩服的份儿。 这两年,他们闻到了炒作房产的利润机会,于是,迅猛扑了上来。有人说,这群温州人之所以到房产市场上投机,是因为温州没有投资机会,他们的巨额资金没有出路。这其实是不着边际的评论。温州当地有的是投资机会,而且,温州人的投资眼光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他们之所以进入房产投机市场,是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房产市场的信息,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这里的边际利润比较高,投资(或者说投机)风险却比较低。 他们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什么?我推测,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下面的事实:各地政府正在推动本地房地产市场发展,为此,政府正在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房价保持稳定,甚至稳步上涨。 在几乎所有竞争性行业中,房地产行业与政府的关系可能是最为密切的。政府控制着最重要的资源———土地。政府是这个市场上最大的玩家。各地政府当然乐意引导、指挥房地产业追求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在各级经济中,房地产大概是增长最快的行业,而GDP是官员政绩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低价征收、征用土地,略加投入后,以高价转让、出售,大概也是各地政府财政收入中增长最快、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一项;至于官员,在土地征用、地皮出让、工程项目中可能得到的好处,自然也是相当可观的,近年来几乎所有腐败官员,都与土地和工程有关。 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都会欢迎温州投机者,而这些房地产商也与政府官员有密切关系。考虑到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政府其实应当抑制房价。但是,普通民众虽然数量众多,但却缺乏组织能力,其游说政府、参与房地产决策过程的力量,显然不足于与房地产商抗衡,因而政府从来没有采取认真的措施来控制房价。相反,政府的几乎所有政策,都合乎房地产商的意向:维持房价上涨趋势。 而且,官员们的任期是有限的,只要在任期内房地产泡沫不破裂,就没有任何政治风险。而只有不断地吹泡泡,泡沫才会破裂。谁也担当不起泡沫破裂的政治风险。正因为有这一强大的利益驱动,在这个行业,中央政府的调控甚至也出现了某种失灵。 如果我有一笔钱,我也会基于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形成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预期,并据此积极在这个市场上投资、投机。温州炒房团已经揣摩透了各地政府的小算盘,温州人不过是利用了这种泡沫制造机制而已。事实上,面对温州炒房团的投机活动,各地政府也无意采取任何遏制行动。4年来,温州炒房团先后到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炒房产,所到之处,房产价骤升。而各地政府似乎乐观其成,甚至顺水推舟。 人们常常略带恐惧地谈论温州炒房团的上千亿元资金,其实,这上千亿元比起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所能控制资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温州人可能确实吹起了几个小泡泡,但早就有一群人在拼命地吹大泡泡。秋风(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