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用商业智慧解开艾滋病新药之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01:40 新京报 | |||||||||
《新京报》昨日推出长篇报道和评论,谈及河南农村千余艾滋病人在领到政府免费发放的治疗艾滋病的药品之后,因为产生了不良反应等原因而停用的情况。其中围绕艾滋病新药的问题很多专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关键的问题就是解决有关新药专利的问题,而这些专利掌握在一些跨国公司的手中,一方面病人受尽了痛苦,另一方面商业机构却大赚特赚,这样的现
任何有医药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开发新药的代价与风险,今天我们看到了跨国公司在赚钱,但是我们也应该体会到当时发明的不易与艰辛,更认识到他们的行为使人类抗艾增加了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国公司在经济上有所回报也是正常的。 我认为,我国选择政府采购的方式与有关的专利人谈判是很现实的,它体现了对于专利人权利的尊重,也体现了由国家对艾滋病人的关怀,并且将问题解决在商业的范围内,也尊重了商业文明。诚然,谈判是需要双方妥协的,有可能谈不拢,在此我国还有着撒手锏:专利商品的非商业性运用。多数为医药产品提供专利的国家一般都规定:如果医生为临床治疗而临时制造和使用某些专利药品,不必支付有关的费用。另外还有强制许可,保证有关专利的充分使用。 但是这样非商业手段的使用,也是个双刃剑,一方面使得专利人无利可赚,另一方面也宣布了国家对于商业游戏规则的背离,从而为以后对外经济交往提供了不尽的麻烦。笔者认为,非万不得已不能使用。因此现在国家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谈判,笔者认为是明智之举,体现了政府对商业规律的尊重和对国民的关心。邹云翔(江苏检察官)(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