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顺应形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06:4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日前,武汉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家长都收到了学校发出的一封信。在信中,学校把2004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政策以及新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介绍给家长,希望家长在毕业生就业时给予支持和配合,“降低就业期望值”,共同促使学生早日就业。(据3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是因为人才过剩了吗?显然不是。我
“人往高处走。”“良禽择木而栖。”大学毕业生都想找一个理想的单位当然再正常不过。但什么样的单位才算“理想”,或者说“期望值”应该有多高,却应该因时而异。20多年前,“老三届”大学毕业生每年只有几万人,这些人确实就像“皇帝的女儿”,炙手可热。时至今日,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200多万,其“含金量”当然今非昔比。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早已不再是所谓“天之骄子”。此一时彼一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当然也应该顺应形势,由“精英标准”向“大众标准”过渡。 中国人才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应该学会适应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而不能目光只是向上,更不应该怨天尤人。市场其实是最公平的,如果有真才实学,迟早都会得到市场的承认。既然如此,先到条件差一点、待遇低一点的单位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总比待业要好。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家长,确实都需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武汉理工大学是清醒和明智的,但大学毕业生和家长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