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观察公交市场“中北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07:27 扬子晚报

  南京巴士“驶进”省外街头

  马鞍山离南京只有1小时的车程,但两地行政上分属安徽、江苏,一直封闭运营的城市公交因此也从不关联。可前不久,南京公交市场上“三驾马车”之一的中北,成功“驶入”马鞍山,一时成为当地轰动性的新闻。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其实,马鞍山已不是南京中北巴士走出去的第一站。如今,以橘红色为标志的中北巴士,已经从南京城区流动到原先的城郊,还流动到苏北的徐州、皖北的淮北。据南京中北集团副总经理赵文透露,目前还有另外四个安徽城市与南京中北达成合作意向;而与中北密切接触的省内外城市至少还有10个,最远的位于湖南、广西。

  从去年初全国公交市场紧闭的大门打开后,异地渗透的连环好戏已陆续上演。过去我们熟悉的“XX市公交公司”,轮番接受着重新“洗牌”,或被改制后的新公司所替代,或面临越来越多的同城竞争对手。

  南京另一家公交公司——南京雅高,成功进入省内的泰州、重庆的万州市场;北京、上海等外地资本也进入江苏多个城市公交;徐州公交市场已出现了四家公司共存的局面……而一直在国内同行中极具影响的南京中北,在公交市场的此次异地投资热中,再次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中北现象”。

  三年前南京周边曾有“预演”

  南京称得上是城市公交竞争的发源地之一。1998年,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南京公交率先改革,形成了公交总公司、南京中北和雅高巴士“三驾马车”。改革的效果是,政府包袱卸掉了,公交企业做大了,市民出行方便了。这在当时成为国内瞩目的事件。

  3年后,南京中北开始陆续“接收”原属城郊的三家客运公司,被看作是在主城周边进行的介入异地公交的一次“试演”:2001年,江宁撤县改区,中北收购江宁客运公司,运营车辆由原有的120辆已增加到现在的520辆,并且每个乡镇通向市区的长途班车已全部公交化。第二年,中北收购江浦客运公司,2003年又收购六合客运公司,短时间内两地运力分别增长60%和40%。

  南京中北正式但低调的“出位”,是2000年底进入徐州市场。当时整个公用行业的市场还未放开。但至今徐州业内人士仍认为,是中北激活了整个徐州公交市场。

  淮北中北让人重新认识公交

  徐州驱车往西约1小时,便是著名的皖北煤城淮北。安徽17个省辖市公交改革的破冰之旅,便是由南京中北从这里参与发起的。2003年,南京中北出资1620万元,与淮北建委合资,将原淮北公交改制成淮北中北巴士,南京中北占总股本的52%。

  淮北中北第一天亮相,就引起当地及安徽省内其他城市的普遍关注。中北橘红色的统一标识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淮北市委书记还带队乘车体验,尤其让淮北人自豪的是,淮北中北新投入的22辆超长空调车,不仅是淮北、也是整个安徽第一批空调公交车。过去的票价没变,“五毛钱坐空调车”让淮北人感受到了原来公交也是可以这样坐的。

  让淮北人感到变化的还不止这些。比如:短短一年内就新辟了3条公交线路;最繁忙的1路线,现在高峰时每隔一分半钟就有一辆公交;公交车的环境、服务等比过去好而且规范;公交有什么信息会及时通过电台主动告知,等等。淮北中北总经理郭玮说,更深层次的变化是,公交企业开始转换成市场主体角色,精简高效、减负增效、一岗多能、一职多能等内部机制正在形成,这正是公交企业进一步服务群众、发展自己的关键。

  而徐州中北出现后,连开了多条连接居民小区与市中心的公交线路,人大代表多次建议、老百姓多年呼吁的难题一下迎刃而解。耐人寻味的是,当初将徐州中北视为对手的徐州公交,也开始以平常心面对竞争。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中北的一些做法,别的公司已多次去“偷学”过。在外力的刺激下,整个徐州的公交车辆、运营线路等,都迎来了快速扩展期。

  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北介入的几家异地公交,经营状况都很良好,投资回报率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有关指标。

  欧美资本缺席公交市场角力

  从城郊到外市,从省内到省外,从少数几个点到大范围的拓展,“南京中北现象”折射出公用事业放开后,城市公交市场的新转折。

  尽管城市公交的经营收益不高,而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但有关人士认为,城市公交已被公认为是种稀缺资源,经营收益也是稳定持久的,这正是公交市场被重视的原因。目前内地公交市场上,大规模的争夺已经展开:香港九龙巴士已入驻天津、无锡,香港新世界已跻身昆明,新加坡的福清德高已登陆郑州,成都、广州、合肥、南宁等地城市公交也都有港资等介入。国内企业中,老牌的北京、上海等巴士公司和南京中北这样相对来说的新军,在这场争夺中收获较丰。

  另一方面,江苏省内各市也都在酝酿城市公交改革,相关洽谈正在紧密进行中。有关人士说,相信过不了多久,省内就会有一批异地介入的公交公司破土而出。

  在公交市场的大“洗牌”过程中,有关人士注意到,基本看不到欧美资本的身影。对此,南京中北集团副总经理赵文分析说,由于欧美国家生活水平高,公交没有赢利模式;而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公交仍是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手段。因此,与水、气等市场不同,公交市场的角力主角将缺席欧美财团;而国内一些公交企业却已日趋成熟,成为竞争主力。有关人士坦言,像南京中北在一些地方的胜出,并不一定是在优惠上的优势,而是得益于这些企业本身的形象和口碑、规范的公交管理和服务、上市公司的资金支撑等。毕竟对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来讲,公交经营做的必须是“长线”。本报记者 顾新 东燕 志华 本报通讯员 冯超(新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