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故事:“敢拼才会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09: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人物检索】潘平可,女,53岁,1994年下岗。下岗后,白手起家,历经磨难,把一个弱小的个体企业发展成为 福州市西点烘焙知名企业,从而成为享誉福州的民营企业家,并当选福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1994年8月,年过不惑的我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坎坷———下岗。 短暂的调整后,我认识到,下岗不能失业,我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我要自立。 不久,我得到消息,台湾一家食品公司想在福州寻求合作者。我利用在福州台湾饭店工作过的经历,找到了这家公司当时的负责人,表示了自己的意向。 经过几番接触,对方对我表示满意,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但随即的困难也接踵而至。我这个面点行业的门外汉想创办西点公司,是不是急疯了?当时许多人对我的举动表示了怀疑。 的确,创办一家公司,当时对我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单单那一大笔创业资金就足够我头痛的了。但是,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福州美可食品有限公司还是在我的手上诞生了。 刚开业时,公司只租用了70多平方米的场地,前店后厂式经营。虽然有些局促,毕竟实现了我下岗后创业的第一步。 【记者手记】:只有转变观念,丢掉幻想,才能实现自立。潘平可做到了这一点,她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事业起步了,但规模却很小,并且面临着重重困难。根据当时的市场调查,福州只有10%的市民可以承受高档西点消费,消费面十分狭窄。是走薄利多销的老路,还是坚持高档定位、以上乘质量创造新品牌图发展?两难选择不断地困扰着我。经过仔细分析,我选择了充满挑战性的后者。 为了创造自己的品牌,我花重金引进全套的西点生产线和生产工艺,高薪聘请两位台湾糕点师,并且对直销店进行了高档次的装修,以全开放自选的全新服务方式面向市民。这样的变化,在市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对我们的销售环境和服务方式也大加赞赏,不少顾客都是慕名而来。 有了良好的开始,公司的发展变得顺利起来。此后,在福州市总工会和市妇联等部门的鼓励下,公司先后两次迁址,如今的生产经营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还添置了最新的汉堡自动生产线、月饼自动生产线等,并以每年递增2家直销连锁店的速度,把销售网点扩展到福州市的各个主要商业区。 【记者手记】:经历过创业的艰难与困苦,潘平可终于迎来了辉煌的季节。这几年,她先后获得了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女职工标兵、福建省下岗再就业带头人和福州市劳动模范、优秀女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最近,潘平可又分别被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职工标兵”等荣誉称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在大家的支持下,我取得了成功。我是一名下岗职工,知道下岗的艰辛,因而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格外关注。 2002年3月的一次再就业供需见面会上,我发现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职工再就业非常困难。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也是在不惑之年下岗,那种滋味不好受。于是,我当场决定将公司招聘对象的年龄放宽到45周岁。为让这些大龄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我还创办了专门招收大龄下岗女工的“嫂子店”和“嫂子车”。 目前,公司已经开张了13家“嫂子店”、12辆“嫂子车”,共安置大龄下岗女工50多名。此外,公司50%的员工,都是我从国企改革下岗分流的职工中招聘来的。为了帮助更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我还先后创办了“美可爱心再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和“美可爱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记者手记】: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潘平可不忘回报社会,她帮助下岗职工转变观念,为她们提供再就业岗位。熟悉潘平可的人都说,她不但是个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更是个富有爱心的女人。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球女企业家会议在北京召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