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争做半岛制造强势板块 关注烟台“城市突围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09:07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消息 随着中国日渐成为“世界工厂”,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加快了其产业转移步伐。由于具备明显的地理优势,山东省就此提出了建立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地理优势加规模优势来吸引日韩资金注入,以期争做国内经济“第三极”。

  这对烟台是个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胶东半岛内、在半岛城市群中,烟台面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临的是青岛与威海,以及济南、淄博、东营、日照、潍坊等经济强市;烟台北面还有邻近的大连,同样是雄心勃勃谋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烟台如想借此良机在城市群中脱颖而出,势必要打一场城市突围战。

  现实篇:少看优势多看差距

  烟台人其实很有福气。除了拥有优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外,港口方面,1861年即先青岛而开埠;对外开放方面,1984年即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如今,在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烟台又赫然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发展迅猛,烟台还是应该正视自己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从经济总量看,2003年青岛GDP1780亿元,比烟台多464亿元,而烟台2003年GDP正是青岛2001年的规模;从产业结构看,2003年烟台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0.8:53.3:35.9,第三产业比重为35.9%,而济南、青岛的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8.5%和39%;从宏观经济效益看,烟台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55.1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9%;青岛地方财政收入120.1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75%;济南地方财政收入76.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56%,青、济二市比重均高于烟台;从出口依存度看,烟台2003年出口依存度仅为37%,青岛为96%(青岛有省直出口部分),连后起之秀的威海都为40%。

  那么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济界人士指出,近年烟台经济总量虽然保持了较快发展水平,但内部结构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大的改变。

  有专家指出,烟台近年来投资结构不太合理。从2003年的情况看,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有51.6%投入了城市基本建设中,有15.7%投入了房地产中,仅有12.1%投入了更新改造投资中。受效益下降、银行惜贷、体制不顺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短期行为较为严重,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贸易方面,有效需求不强,市场容量不足,贸易缺乏繁荣基础。目前烟台市场发育不足,成规模、有影响的交易中心、批零市场较少,同时社会购买力不足,贸易繁荣缺少有力支撑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烟台一直居于济南、青岛之后,且差距较大,2003年烟台为366.11亿元、济南为533.17亿元、青岛为512.22亿元。

  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梯次构建方面有差距。近几年,烟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烟台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成为烟台经济的支柱,但随着企业集团全球性、全国性生产战略的实施,大企业本地发展较慢,对全市经济拉动力不强。青岛在全国500强中有11户入围,而烟台则相形见绌,烟台所缺乏的正是如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强大带动力。

  实际上,近年来青岛的飞速发展,早已令烟台感到危机:自己快,可青岛更快。烟台不应满足于自己的优势,而应尽量去看差距。

  专家篇:重策略更应重落实

  有差距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正视差距,并迅速迎头赶上。

  分析人士认为,在半岛城市群中,烟台要坐三望二赶一。具体地说,烟台要在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省内第三的位置,并尽快超过济南,形成追赶青岛之势,最终打造成半岛城市群中与青岛并驾齐驱的龙头城市。

  但如何方能达到这一目标呢?烟台市统计局的专家们提出不少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发展特色经济———结合烟台的实际,在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中发展特色经济;叫响“烟台制造”———整合城市品牌资源,巩固名企的核心地位作用、吸引优强企业中心来烟落户,加快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有实力的大公司集团;创造优异环境———打造高效廉洁的城市管理、生态型的城市环境、人才型的居民素质、学习型的城市风气、创新型的城市文化等等。

  除此之外,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讲究发展策略,注意扬长避短。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当前烟台虽然一直在强调要提高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但这绝不意味着应削弱第一产业的大发展。打个比方说,第二三产业好比剑术与轻功,第一产业则是内功,熟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莫不是内功深厚者。甚至可以说,唯有内功深厚,方具备称雄天下的实力。而烟台一直拥有雄厚无比的“内功”———拥有一大批在农产品种植、加工方面称雄国内的企业。在大家都奋力苦练剑术与轻功的同时,烟台应格外加强对内功的磨炼:重点瞄准日韩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和销售,以张裕、龙大、鲁花、九发、复发中记、喜旺、龙丰、山村果园等为龙头,带动水果、蔬菜、水产、食油、面食及肉食制品等出口食品的大发展,形成国内对日韩出口的重要基地。这种策略,实际上也是当今经济界盛行的“差异竞争”或曰“错位竞争”。

  而持另一种观点的专家则认为,烟台要想真正迅速崛起,必须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虽然有点老生常谈,却蕴含了太多的道理。人才乃城市发展之本,没有人才的城市如同一潭死水,纵然基础条件再优异、城市设施再完善也无用。这一点在近几年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发展当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遗憾的是,烟台目前在吸引人才环境这一方面,占突出影响的竟然是收入分配问题。据统计,烟台2003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3429元,在省内17个市中仅居第5位,与宁波、无锡等城市比,差距更是在逐年拉大。“没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一再见诸于报端的上海南京等地动辄以豪宅高薪相许或不计学历只重能力等等举措,对烟台不无启示。为此,专家建议,烟台宜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对人才的吸引力: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在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基础上,政府要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在工资分配方面的指导和监控,确保城市和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二是适当调整“养老保险”收缴比例,减少企业在调整职工工资方面的相对制约;三是扩大中等收入职工比重,在工资分配中形成“橄榄”型结构,增强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但是,即使发展策略再妙,如果不能得到落实也将归于空。所以,专家指出,在重策略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策略的落实。

  学者篇:既要特色又要持续

  作为在烟台学术界享有颇高知名度的学者,山东工商学院的张景芬博士对烟台的发展一直非常关注,他认为:“烟台人应该深刻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文化。”

  他进一步解释说,这些年烟台人不停地学这学那,却忽略了自己的本色。而一个城市最大的可悲之处,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张博士强调说,不要被一些外界的表象迷住了眼,而应静下心来,做出自己的特色。

  现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城市文化之间的竞争。那么烟台的文化又是什么呢?张博士以研究胶东文化的变迁而闻名,他分析了胶东文化的构成:农耕文化(以栖霞等地为代表)、商业文化(以蓬莱、龙口、莱州等地为代表)、渔捕文化(以荣成等地为代表)、齐鲁文化(受齐鲁大环境影响)、西洋文化(烟台自开埠后,西洋诸国进入带来的冲击)、革命文化(历次革命、变革的影响)。烟台文化做为胶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深受胶东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以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要特色。而不论是农耕文化,还是初期的商业文化,都体现了一种小富即安的状态,甚至至今仍有许多烟台人认为烟台就是好,哪里也比不上烟台。这迫切需要烟台人真正的“解放思想”。

  对比青岛与威海,张博士认为,虽然同处于胶东文化范畴,但青岛基本上属于胶东文化的边缘,而且受德国殖民文化的影响颇深,致使青岛在地域文化上领先烟台一步。至于威海,源自荣成的渔捕文化的特性,更具开放与扩张性。尽管相隔不远,但烟台等地的渔民所面对的通常是平均水深为20米左右的渤海湾,他们一旦来到黄海区域,面对深蓝色的大海,经常会有一种遇到“禁区”的感觉。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城市的发展快慢与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烟台来说,长久以来,一直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不少干部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提拔起来的,这种模式决定了在升迁到一定层次后,即落入某种局限性。而政府班子的构成,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张博士提出,烟台目前应当着力发展以企业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寻找一些合适的载体,大力发展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来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无独有偶,这种观点与辽宁省营销文化研究会会长、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高立胜不谋而合。后者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和管理文化,与其他群体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并且是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加速器”、“城市文化的强劲生长点”。

  在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的同时,张景芬博士格外提出,要注重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他不无忧虑地说,当前中国所普遍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多年前就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但一直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烟台虽然资源丰富,但必须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到足够高的认知高度。譬如说,招远的黄金、莱州的石材等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这种以牺牲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方法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况且这种发展本身就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现在我们还有金、有石可采,但十年后呢?五十年后呢?一百年后呢?前不久身为产煤大省的山东却闹煤荒,而导致被迫采取限电措施,就证明了资源的有限性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早认识到这一问题,而一味地去追求一些表面性的经济增长,那么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烟台如果在这方面能够走到前列,将是未来致胜的法宝。

  不论我们认同与否,烟台的这一场“城市突围战”已经打响。面对专家与学者们的理智分析,再一次感到烟台发展之任重而道远。究竟烟台能否就此如愿以偿?显然,这将取决于我们每一个烟台人的努力与否。(记者 何酷 通讯员 牟韶莉 范作利)责任编辑:孙玲姿来源:今晨6点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