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教时评:领导干部屡屡获奖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09:1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3月30日的《湖南日报》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名单”。在获奖作者中,我看到了许多经常见诸报纸、电视的名字,其中有省里“四大班子”中的多个领导同志,另有6名市委书记和正副厅长,还有两位离退休副省级老同志。在21项“特别奖”中,有上述领导干部署名的著作有9部,论文4篇,占整个奖项的61.9%。

  平心而论,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人的确不少。他们提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出的许多选题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不仅有较强的学术性、思想性和原创性,而且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因此,领导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熟悉的领域作一些理论上的研究与探讨,对于提高执政水平,强化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但是,领导干部的社科成果参与评奖,而且屡屡获奖,我认为弊多利少。

  其一,“面子”可能冲击原则。在这类评奖活动中,要评委不讲面子还真难。如果将某书记、某省长的大作评为三等或是四等奖,这肯定是有违评奖“潜规则”的:你让咱们书记的脸面往哪搁呀?难道省长就这个水平?恐怕谁也不想做这个“恶人”,还是“一致通过”为好。而反过来说,领导干部的社科成果确已达到了获奖要求,而被人“误读”为“面子奖”,也是不公正的。

  其二,严重影响评奖质量。明知达不到评奖水平的著作和论文,并非出自某领导干部之手,仅仅因为领导干部领衔署了个名,评委们就不得不慎重考虑,甚至降格以求。结果,从选题到内容都相当不错的社科优秀成果,很容易因此受到挤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的不公正,还可能导致学术腐败。

  其三,难避权名交易之嫌。每届评选出的优秀社科论文多半会结集出版。按说,这笔费用地方财政是会保证的。但在不明就里的旁人眼里,那么一大串领导干部的尊姓大名上了获奖名单,多批点经费是不成问题的。何况,利用评奖、出书谋取部门利益和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名”的事,大家并不是没有听说过。领导干部又何必为获取一个“社科优秀成果”的名头,而卷入这一类涉嫌腐败的漩涡呢?

  因此,我建议,各级领导干部最好不要参与当地类似“社科优秀成果”之类评奖活动。真有像样的理论成果,最好还是多考虑考虑怎样在实践中发挥出来。我同时也相信出版社或理论期刊是识货的,万一再不行,自掏腰包出书,估计也要不了多少钱吧。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