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09:5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郭振清 干部考核体系所具有的“指挥棒”功能,使得这一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运作机制自然成为干部行为的“风向标”,直接左右着一些人从政努力的方向和日常工作的着力点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改革现行的一些干部考核办法,这是今
那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关键何在?如何根治目前一些地方盛行的形形色色的“政绩工程”?新华社3月22日的“新华视点”专题报道,再次引起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深思。 据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在一些地方,“干部考核体系就像‘指挥棒’,直接左右着基层干部的‘政绩观’”,这是形成“政绩工程”的深层次原因。 在《荒唐的“政绩工程”从何而来?》一文中,记者先是披露了一些基层地方存在的“一把手”干部“三年一换”、坐以待“提”的周期律,指出这种周期律所导致的干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短期心理,往往直接催生出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接着,记者分析了导致“政绩”考核容易失真的诸多因素,如由于干部考察在实际操作中把“群众公认”变为以票取人,致使一些干部因此时兴“惟得票论”,“为了拉票平时干脆当起了老好人”;如在干部考核中由于“上级领导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领导对干部的“印象分”非常重要,因此一些地方不惜血本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实际上就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而记者随后披露的“升迁无望”的话题同样引人深思:由于政绩考核的不尽科学,以及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重在“干部能上”这一头而对“干部能下”这一块则缺乏完备的考核竞争机制,相当一部分总在“原地踏步”的基层干部,在自感提拔无望后,就丧失了进取心,在机关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所谓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其中就有这些提拔无望的干部所为。“这批干部中有不少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实际上成了改进机关作风的难点”。 解读这篇报道,其所反映的当前干部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极其深刻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行干部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民主性、规范性、监督性都大打折扣。而这些问题所集中反映的实质在于:现行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与干部遴选升迁机制之间尚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尚缺乏一种相互契合的良性互动关系。这一点,无论从坐以待“提”的周期律还是从“升迁无望”的沉重话题中都不难得出结论。 不仅如此,干部考核体系所具有的“指挥棒”功能,还使得这一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运作机制自然成为干部行为的“风向标”,直接左右着一些人从政努力的方向和日常工作的着力点——即所谓的“干部跟着考核走,围着领导转”,“上级提拔使用什么样的干部,下级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干部”。这一点在一些干部几近扭曲的政绩观和形形色色的“政绩工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然上面考察地方经济发展要看GDP且“数字出官”,那我就尽量往统计数据里多掺些水;既然上面要求政绩必须“看得见、摸得着”,那我在有限的任期内就不惜血本大建豪华广场、开发区;既然“得票多”等于“群众公认”,那我就坚持“惟得票论”,平时凡事少得罪人多拉选票;既然上级领导的“印象分”“非常重要”,那我平时就多找机会向领导“汇报”,惟领导意志是从,“领导喜欢什么,我就搞什么”…… 显然,这样的干部考核体系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说,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估体系,并以此来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已是迫在眉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