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保钓人士抗议日本接管钓鱼岛灯塔专题 > 正文

日本严密封锁钓鱼岛 阻挠中国保钓人士再次登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16:39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张焕利报道 在中国公民3月24日成功登上钓鱼岛后,日本执政集团内部相互埋怨指责,上上下下要求检讨有关部门的失误。日本海上保安厅为防止中国保钓人士再度登上钓鱼岛,出动大批船舶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逻,并扩大封锁圈。据一名熟悉日本海上保安厅作业模式的海巡人员指出,这是日本历来的“最大动作”。

  钓鱼岛上演大搜查

  在26日召开的自民党总务会上,中山太郎前外相责怪海上保安厅说,中国民间人士之所以登上了钓鱼岛,完全是由于警备态势懈怠造成的。对于中山等人的指责,海上保安厅方面虽然无可辩驳,只好强调“客观原因”。他们认为,中国的保钓船很小,日方的舰艇很大,如果硬要围追堵截,就很可能撞翻小船,后果难以预想。而且,小船转弯灵活,军舰无法迅速跟上,尤其是更没有想到中国民间人士使用橡皮艇登陆,因靠近钓鱼岛的海中有暗礁,舰艇不可能一直追上去。

  在日本警察非法登上钓鱼岛绑架中国公民后,日本警察并未撤离钓鱼岛,他们于25日、26日、27日接连在岛上进行大搜查。27日日本警察发现,钓鱼岛上有一座日方在1978年建立的所谓“开拓者显彰碑”,被人用钉子一类的利器刻上了中文“中国领土”。可是日方很疑惑,因为他们拘捕7名中国公民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利器,日方又在岛上大肆搜查了一番,也没有发现任何能够刻字的利器,对此日方十分恼火。

  加强收集中国保钓情报

  此外,有日本人士认为,这次造成中国人前所未有的登岛情况出现,是由于中国保钓人士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关于中国保钓人士准备在28日登岛开辟钓鱼岛旅游路线的消息很早就公开了,日本也早已获知此消息,但没想到24日出现了7名中国人预先登岛的情况。

  事实上钓鱼岛一直处在日本方面的控制下。据说,日本海上保安厅多年来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和监视,通常配备一两艘大型巡逻艇,如果事先得到有关情报,就临时投入多艘小型舰船和飞机加强监视。这次日本政府虽然事先得到了有关中国保钓船的情报,但没有掌握住确切的日期,所以,24日这一天只派出了一艘1000吨的巡逻艇担任警戒任务,因此,没能及时发现中国保钓人员的船只依靠近钓鱼岛,就转乘了橡皮艇,当日方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拦截。

  因此,日本首相官邸指示日本警察厅、海上保安厅等部门研究对策,加强海空监视和情报收集,不允许中国保钓船只靠近钓鱼岛。

  日舰加设防冲撞装置

  29日,为了加强对钓鱼岛的警戒,日方除增加了十几艘巡逻艇外,还动用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巡逻机,高度戒备钓鱼岛附近海域一发现过往的船只,P-3C巡逻机就下降到约150米的高度,以便确认船只的名称等,然后立即通报给海上保安厅。

  日本媒体透露,海保厅动员的十二艘大小巡防船舰,以隶属第十一管区的高速特殊警备艇为首,以冲绳县的石垣岛石垣港为前线基地,其余各舰分别来自当地辖区的第十一管区海上保安本部(那霸)、第十管区(鹿儿岛)、第七管区(北九州)。

  据了解,为了预防和中国保钓船因冲撞导致船体损伤,海保厅的大小巡防舰艇都已经完成加装减缓受创的各式装置,包括以绳索固定的泡绵等。

  巡逻船开进台湾外海

  而据台湾《联合报》30日报道,日本两艘巡逻船29日下午3时进入到与台湾邻接区内,距离彭佳屿(台湾北部海域)只有23海里。

  该报道称,一位基隆市丁姓渔民表示,他29下午在彭佳屿东方30海里处看到二艘外壳白色,挂着日本国旗的船航向彭佳屿,从以往常遭类似船只驱赶经验显示,这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他当时以为自己闯到了钓鱼岛海域,还一再用雷达确认,最后证实是日本巡逻船“跑错地方”。

  台湾负责监控的基隆海巡队和北区机动海巡队29日也陆续获通报。海巡署在当天下午调派100吨级巡防艇、宝星舰及直升机前往彭佳屿海域监控。

  30日,日本国会下院安全委员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重申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并呼吁日本政府加强对这一群岛采取监控措施。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当天也表示,日本政府将重新考虑钓鱼岛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根据国会决议堵住所有“漏洞”。尽管如此,日方还是担心,今后阻止中国保钓船到钓鱼岛会越来越难。

  相关专题:保钓人士抗议日本接管钓鱼岛灯塔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