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换个角度看白发人与残疾人争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09:59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作者:张旭 但凡在公交车上,最需要受到爱心照顾的主要不外乎这几类人士:残疾人、老人、病人、孕妇、抱小孩的(注:排名不分前后)。但若一定要分出个高低等级,恐怕很难,也似乎没那必要,更不会有人去操这个闲心。尴尬也就容易发生在这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上。近来,“被让座对象”之间连连发生“内讧”,把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翻”到了桌面上。
前不久南京一家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在南京公交4路车上,一名老人和一名孕妇因争抢座位而大打出手,并且还惊动了“110”民警。没想到类似事件昨天又发生在公交18路车上。 据目击者介绍,昨天中午12时许,一辆18路公交车在金盛百货大市场车站上客时,先是上来了一名架着一只拐杖的中年残疾男子,后又上来一名老大爷,两人都瞅准了惟一一个空位,结果,老大爷抢先一步坐到这个空位上。残疾男子非常气愤,称自己先上车,又是残疾人,座位应给他坐。老大爷拒绝了他,称自己都已70多岁了,凭什么要给别人让座位?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争了起来。 要说,这两者中任一人坐到这个座位上,都是应该的。但座位只有一个——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只有一个?那是因为没有其他乘客让座。这时只要有乘客相让,那么下面的战争就可以避免。两人情绪越来越激动,开始对骂,不知残疾男子说了一句什么脏话,老人被骂急了,站起来伸手就打了残疾男子一个耳光。两人就此扭打在一起,并且都栽倒在地上。眼见战争要升级,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不是有人让座,或有人劝架,而是公交车恰好到站停住了,有人下车,又空出一个座位来。一些乘客似乎才意识到身边的事情,赶紧过来拉架和劝说,两人这才罢手。一场争位风波表面上算是平息了,但是作为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它没有结束,也不该结束。 据另一位目击乘客对记者说,车上乘客大都是年轻人居多的健康人,冷观一名老年人和一名残疾人的争位全武行,让人心寒。但是,明白人倒要问一句:你也目击,我也目击,你们是不是也是旁观一族呢?当然,这样的指责也许没有“道理”:在不让位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时,你单单指责某一个体在道德上的不作为,实质上是在剑走偏锋。记者印象中,长春市和南京市不久前先后出现了“有奖让座”的新鲜事。正看这一现象是呼唤某些失落的社会公德回归,反看这一现象则让人真正心寒:不让座的风气正在我们的身边流行。孕妇与老人、残疾人与老人争座不是一个“个案”。它不应该被我们从以往的角度来说明这些“被让座对象”素质差——即使“差”也是被外界“逼”出来的;也不能单单以此指责一个车厢、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局部失陷,相反,我们应跳出就事论事的小圈子,站到更高的位置进行理性反思:首先是公德教育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运作类似“有奖让座”之类的“选题”是一种尝试,是对次道德的认可(先把次道德修补好,才会有“主道德”回归),但遗憾的是,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囿于个体行为难以持久。“有奖让座”声音的喑哑是眼前最大的遗憾。 其次是公德教育要有“硬件”支撑。现在不少公交车都有标有“老弱病残孕”的专座,但是那些座位上常常端坐着与此无关的人,这至少说明空有“硬件”,却白白浪费了它的能量——试想,如果该“专座制”能畅行无阻,“被让座对象”还有必要“内讧”吗?而类似的“硬件”,我们还可以建设得更多、更巧、更人性化。 残疾人、老人、孕妇的拳头打在“自己人”身上,更打在我们的脸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