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牡蛎大军”固大坝 底栖生物修复长江口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11:54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2日电(记者 冯源)波涛滚滚的长江口,迎来了一支“牡蛎大军”,它们会在江底生根繁衍,修复生态环境。

  日前,一艘编号为31001的中国渔政船从上海宝杨路码头出发,在位于长江口某滩涂湿地附近的深水航道,投放了以牡蛎为主的300万只底栖动物。主持这次投放工作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教授陈亚瞿解释了投放牡蛎的两个好处。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陈亚瞿说,牡蛎的幼苗为凤尾鱼、刀鱼等经济鱼类提供了天然饵料。这些鱼类和底栖生物又是中华鲟、白鲟、白鳍豚、胭脂鱼等珍贵生物的食物。

  牡蛎还可以过滤藻类,净化水质。它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过滤下来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就是它的食物。长江口水质已经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后果就是藻类暴增,形成赤潮。牡蛎的过滤作用可以富集水中的氮、磷和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质,所以,它们还是长江口水质的指示生物。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开工建设。南北两条导堤在江心绵延近50公里。坝基改变了水底环境:坚硬的石块取代了松软的泥沙,生活在泥沙中的底栖生物失去了栖身之地。长江口底栖生物的分布质量过去是每平方米28-30克,而今在深水航道底部已经下降到了每平方米8克,部分鱼种断绝了食源,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2002年3月,陈亚瞿和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投放牡蛎的实验。他们在长江口横沙东滩水域的深水航道北导堤附近投放了300万只牡蛎,3个月后就顺利产下600亿只牡蛎幼体。体形硕大的牡蛎在坝基上密密麻麻,形成了一个以牡蛎为优势种群的长江口区岩石型底栖生物群落,坚硬的贝壳也使坝基更为坚固。

  陈亚瞿告诉记者,河口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但也是大型工程集中的地带,因此,它面临着开发与生态的矛盾。投放底栖生物,复原河口环境,是修复生态的有益尝试。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