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吉林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 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12:18 新华网

  4月1日上午,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在省宾馆举行。省领导王云坤、林炎志、王儒林、杨庆才参加会议。省委书 记王云坤讲话。

  王云坤说,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是传达贯彻国务院近期召开的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统一 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千方百计实现吉林省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王云坤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他说,首先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和粮食工作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 解决“三农”问题一直高度重视。一个时期以来,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对“三农”问题 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农业的关心、农村的关注、农民的关爱;体现了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倾斜。吉林省是农业资源大 省、粮食产出大省、国家主要商品粮产区,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央决策的重大意义,认真抓好落 实,努力完成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各项任务。应该说,吉林省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农民增收,乃至整个“三农”工作都面 临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务必紧紧抓住。

  其次是明确任务,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召开的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以 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做好吉林省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总要求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业增效为根本,以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为大局,立足发挥资源优势,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努力发挥“三个作用”,实现“两个突破”,达到“四个提高 ”。“三个作用”,就是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发挥作用;在解决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滞缓问题上发挥带头作用;在深化 农村改革问题上发挥作用。“两个突破”,就是在农民增收上实现较大突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力争达到15%以上, 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正常年景粮食增产50亿斤,总产达到500亿斤,力争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四个提高”,就是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提高。

  再次是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好农业和粮食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年经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也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动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全 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精心组织,认真搞好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统筹兼 顾,全面做好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求真务实,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会议由省委副书记林炎志主持。林炎志说,要抢时间,尽快把会议精神传达落实到实处,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业 和粮食工作上来;要突出重点,把“一项免征”、“两项补贴”落实到位。这两项工作很重要,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 署做好这项工作,对相关问题要早调查、早提出、早研究,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搞好组织领导。各部门要紧密配合,采取积 极有效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制,使吉林省农业和粮食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副省长杨庆才在讲话中指出,要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给农民的实惠迅速送到农民手中,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 式,加大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重点围绕“一项免征”、“两项补贴”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制定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的具体方案 ,搞好配套改革,保障顺利实施;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有效增加优质粮食播种面积。适应新形势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发展 优质粮食生产上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依靠增加优质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强化项目拉动,全面实施“532”工 程;立足抗旱夺丰收,高标准高质量搞好春耕生产,采取综合措施,立足抗旱夺全苗,强化服务功能,把农业订单落实到位, 加强农资市场整顿,确保春耕生产安全;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广泛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收 入,并加强督促检查,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记者张力军翟劲涛)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