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汉两地艰难调查 拨开“荷赛造假”事件迷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13:36 新华网

  翻译错误难成造假借口

  就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国记者获奖作品涉嫌造假一事:3月30日晨报曾刊出《翻译错误导致误会?》的整版报道,文中提到:邱焰(获奖的摄影记者)所在的报社摄影部主任称,在荷赛上这幅获奖照片的标题《非典时期的婚礼》,完全是因为某英文报举荐参赛前:翻译时出现的偏差。于是:武汉某报去年5月7日给《非典时期的婚礼》照片所配的原始说明成了调查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此事的关键:同时也是读者关心的焦点。为了查清网上流传的多种照片版本说明的真伪,笔者于3月30日晚飞赴湖北武汉,又于4月1日转机北京,并再次连线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总部,细听了多位当事人对事件过程的忆述。

  武汉某图书馆

  “原始说明”现真容

  由于邱焰本人和武汉某报都不愿在开庭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愿意提供该报去年5月首次刊登《非典时期的婚礼》一照时的文字说明,在笔者“取证”之初,“翻译错误导致误会”的说法始终无法得到核实。

  3月31日下午,笔者在武汉某图书馆进行了仔细查找,终于找出了摄影记者邱焰去年发表的这则给他带来一连串荣誉和猜疑的图片报道。

  图片刊登在武汉某报2003年5月7日A7版,粗黑体的照片标题为:“非典时刻生活依旧”,标题下是小字说明:“5日,在武汉市街头,一对情侣穿着婚纱,戴着口罩,穿过马路去拍婚纱照,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与他们擦肩而过,‘非典’时期,爱情、婚姻和生活仍在继续。记者邱焰摄”。

  笔者很难从这段图片说明文字中找出与荷赛获奖作品的图片说明存在的明显翻译错误,唯一可能成为该报社摄影部主任口中的翻译错误或许是:“爱情”和“婚礼”;“情侣”和“新人”这两对词组。因为在“荷赛”上,这幅获奖照片的标题是《非典时期的婚礼》,而武汉该报在报道邱焰摄影作品获荷赛大奖的消息时,得奖照片的标题是《非典时期的爱情》,而按此判断,荷赛方可能是将原始图片中的“情侣”二字理解为“新人”了。

  但即便如此,这两处“翻译错误”仍然无法就“造假事件”还邱焰及其报社清白。因为涉事男模陈英怒告邱焰造假的根据是:邱焰为拍摄非典时期为背景的爱情题材照片,来到武汉当地一家婚纱店,物色他和另一名女模特帮忙拍摄。他当时同意拍摄的条件是照片按模特身份登报、不作结婚新人报道。

  而笔者所查阅到该则“原始图片说明”,很明显仍然将此照片的主人公视为一对在非典期间拍摄婚纱照的情侣。

  在随后的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去年5月7日的这个“第一版本”图片说明并不一定就是邱焰参加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时给图片加的说明。参加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图片,虽然主办方要求在2003年的出版物上发表过,但参赛作者需要将照片和图片说明一起寄给荷兰方面,主办方并不直接到世界各地采集照片。而中国大陆参加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作者,大部分是通过北京某英文报纸报名参赛的,邱焰也不例外。带着许多疑问,笔者于4月1日上午赶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这家英文报社。

  参选举荐方:我们不会违背翻译原则

  北京某英文报社摄影部的黎小姐(化名)接受采访时承认,她曾处理过邱焰寄来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寄到了荷兰。

  黎小姐说:“当时邱焰寄来了一张光盘,里面有30几张照片和相应的文字说明。我对《非典时期的婚礼》印象不深,当时也不知道它会获奖,全国各地寄来的照片太多了!”黎小姐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否对邱焰的文字说明作过翻译,她记得:“好像邱焰自己给我提供了英文和中文两种说明,我略微作了修改。”

  黎小姐没有在自己的电脑里找到邱焰寄来的图片说明的存档,她回忆,自己当时把邱焰的作品和其他作者的作品一起寄到了阿姆斯特丹。她认为,“翻译错误”不太可能,她说:“作为一份权威英文报纸,我们不会违背翻译原则,更改作者对图片内容的说明。”

  黎小姐告诉晨报,这是他们报社第四次牵头组织中国大陆的专业摄影师参加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报社并没有接受荷赛方面的任何委托,只是充当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笔者随后联系了荷赛组委会,但他们没有提供邱焰的那张参赛光盘,也没有找到邱焰对自己图片的单独说明。

  新人”二字:报上有,电子版无

  3月31日晚,陈英在电话中告诉晨报:“我估计对方会在法庭上提出‘翻译错误’的理由,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月1日,笔者回沪后,再次拨通了陈英的小灵通,这次他却突然向笔者透露了一个重要证据。他告诉笔者:“2月14日,邱焰他们报纸刊登的有关《非典时期的爱情》获荷奖的报道里,首次说明照片上是‘新人’!”

  应笔者的要求,陈英给笔者传真了当天的报道。笔者看到,消息刊登在2004年2月14日武汉某报头版,标题为“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揭晓,本报记者邱焰的作品《非典时期的爱情》获三等奖”。在消息正文中,笔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非典时期的爱情》是‘非典’时期———2003年5月6日,邱焰在汉口南京路一带拍摄的一对穿着婚纱礼服的新人,戴着防‘非典’的口罩穿过马路的情形,曾发表在该报2003年5月7日A7版上。”

  这个证据说明,虽然与“造假事件”本身没什么关联,但即使有关联,该报社摄影部主任口中的“翻译错误”这种说法也很难成立,因为见诸报端的文字中,早就有了“婚姻”、“新人”这样的字眼了。然而奇怪的是,该报道的电子版,却无“新人”二字,文字也与2月14日报上所登略有不同。

  武汉坊间4种猜测版本

  《非典时期的婚礼》这张照片已是第二次在湖北省省会武汉掀起轩然大波了。

  在武汉市八一路上开杂货店的武汉商人王先生对《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奖前后的情景记忆犹新:“去年上半年《非典时期的婚礼》这张照片登在报上的事情我并不知道,但后来它在国际上获奖了,全武汉都在传这件事,都说是武汉人的骄傲。最初觉得照片拍得确实很好,但那个模特把记者告了以后,再仔细一看,又觉得照片上那两个人的眼神不怎么像新人……”

  由于涉事双方在开庭前始终保持缄默,和王先生一样:“不实照片事件”在武汉坊间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而且版本众多。据笔者了解,猜测版本大致有以下4种:

  版本一男模陈英纯粹是为了诈钱,他根本不是照片上的新郎;

  版本二邱焰为了造新闻,的确请了陈英来“演戏”,但事后价钱没有谈拢,所以陈英把他告了;

  版本三男模陈英和同事廖某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婚纱展示,邱焰不明就里把他们当“新人”拍到照片里,又没有找他们核实细节就登报,后来获了大奖,陈英的女朋友看到照片后和陈英分手,陈英一怒之下把邱焰告上了法庭;

  版本四邱焰明知“新人”其实是展示婚纱的模特,但却拍了他们的照片并登报,并在照片说明文字上耍了点“手腕”,混淆了“情侣”和“新人”的概念,在陈英来找他前就做好了准备,以防“万一”。荷赛组委会很难核实照片真假

  4月1日晚19时,荷兰阿姆斯特丹正是下午2时的上班时间,笔者拨通了荷赛组委会的电话。接电话的女士听说笔者代表中国媒体,显得非常谨慎,依然说:“我们正在对此事件进行调查,还没有得到结果……”

  但对方在笔者的询问下承认,组委会并没有专门派人到中国调查此事。

  当得知中国法庭将要开庭审理此案时,这位女士显得有些意外,应笔者的要求,她将电话交给了负责对外联络的克劳迪娅·森特希尔小姐。她首先感谢《新闻晨报》向他们提供了关于“不实照片事件”的最新信息,同时非常认真地说:“有人称这张照片是‘伪造的照片’,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我们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不了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在事情调查清楚以前,我们不会对此事下论断。”

  笔者告诉克劳迪娅小姐,采访的目的只是了解有关照片参赛的规则,并不要求他们作出评价,对方的紧张态度终于有所缓和。克劳迪娅小姐告诉笔者,对于照片的真实性,比赛规则中除了严禁经不允许的电脑技术手段修改过的照片参赛外,还明确指出:“……经多次后期曝光和在人为操纵下拍摄的照片禁止参赛。”

  在组委会用电子邮件传给本报的“填表指南”“照片简要说明”一项内,笔者看到了这样的文字:“……根据客观事实描述照片、图片故事或组照(所反映的事件)的情况或结果……”

  然而笔者发现:在组委会提供的“参赛规则”中,虽然要求参赛选手必须仔细填写参赛表并签名,但在参赛表上具备法律效力的“声明”项中,并没有类似“我声明对作品的真实性负责”之类的条文。

  克劳迪娅小姐也没有正面回答“如何核实照片真实性的问题”,但她对于一位中国网友的观点表示赞同———“对于世界摄影比赛组委会,去核实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张照片的真实性简直是天方夜谭。保证自己作品的真实性,是新闻记者的基本道德准则”。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