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明节迎来扫墓祭祀高峰 聚焦百姓殡葬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00:52 新闻会客厅

  新闻会客厅播出了关于百姓殡葬消费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中国人在清明节祭祀祖先,八宝山上悼念上坟的人很多, 然而却暴露出两大问题:中国人的大办丧事与殡仪馆的昂贵费用。今晚会客厅请来的两位客人,一位是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馆长范军,另一位是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的副处长姜晓刚。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昨天上午在北京出门突然发现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哎,礼拜日,但是居然交通状况比平常工作的时候还堵,堵得非常严重,好多人就说了,这是因为今天是清明,而清明这天扫墓的人特别多,所以带来了这种堵车的情况,我们一起回到昨天。

  (画外)4月4号一早,记者就来到了北京市八宝山公墓。今年的清明节,北京的天气格外好,玉兰花盛开在早春和煦的阳光里,让空气中多了一份祥和与宁静,少了些许的悲伤。和往年相比,到这里来祭祀亲人和瞻仰革命先烈的人们,手里多了鲜花,少了拜祭的纸钱和烟酒。

  (画外)真的没人烧纸钱吗?原来,在八宝山墓地,焚烧祭祀用品都被集中在了一个地方。这位师傅在这里工作了12年,他说这几年用鲜花祭祀亲人的多了。

  (采访)以前只有一两个,现在每天都有挺多。

  (画外)虽说烧鲜花的多了,但是烧纸钱之类的也没减少。

  (采访)增加了一倍,比如说以前烧10个,现在就烧20个。

  (画外)在八宝山殡仪馆外边,记者还看到了这么两个人,他两一直站在门口,似乎在等着什么,这时,一辆灵车开了过来。

  (同期)一辆车过来,两个人跑过去捡东西。

  (画外)原来,他们是在捡从灵车上扔下来的硬币。

  (采访)天天捡,最多的时候能捡10多元钱。

  (画外)这些年,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地区,一些传统的祭祀活动在渐渐恢复,不过祭祀的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冥币花样翻新了,出现了美钞甚至股票,传统的纸人纸马也演变成了银行钱庄、彩电汽车。

  这张来自天津市殡葬品市场的价格表里,除了电脑、轿车、别墅外,还出现了保镖、高尔夫球场等项目,甚至连“伟哥”、“安全套”也粉墨登场。

  (画外)网上祭祀是今年比较流行的新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用点歌、献花等方式来纪念亲人,在网上,我们看到了柯受良、邓丽君的网上灵堂,从4月3号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这里为他们点燃蜡烛,寄托哀思。但这种方式多是一些网友为自己心中喜欢的名人创建的,真正生活中亲人的故去,还是以传统的祭祀方式为主。

  (画外)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却伴随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思念与告别,在今天,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方式来祭祀我们故去的亲人呢?

  主持人:好,今天我们会客厅请来了两位客人,第一位是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馆长范军,欢迎您。在殡葬行业工作了17年了,做了10年的殡仪馆的馆长。第二位客人是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的副处长姜晓刚,在殡葬行业工作已经19年了,多次参加北京市的殡葬改革。

  主持人:您自己这么多年虽然在做这项工作,但是如果回到自己的家庭,如果有亲人需要你也在清明节的时候去扫墓,或者说是怀念一下,您用的方式是什么?

  范军:因为我从事的是这个殡葬工作,所以说每到这个日子,肯定特别怀念亲人,但是我的工作限制了我在这个正日子,整个清明节期间,又没有时间去公墓去祭奠亲人,所以我选择的是4月3号的晚上六点钟以后,到了墓地,给老人送了一些生前喜欢用的、吃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一下祭奠。

  主持人:您在怀念亲人的时候,或者扫墓的时候要花多少钱?

  我刚才说的老人生前用的喜欢吃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无外乎就是一些点心,再一个送两个小的鲜花篮,包括水果,也就这些东西,花费应该说在百十块钱左右就差不多了。

  主持人:姜处长刚才谈到了一句话挺有意思,说今年无论是从市政府也好,还是从各方面,提倡叫文明扫墓,文明祭扫,跟文明两个字对面的是你们看到了什么,所以才提出文明祭扫?

  姜晓刚:因为前些年,我们在组织清明扫墓的活动当中,就发现了烧纸的现象仍然有,再有一个就是封建迷信用品比较多,今年也有,所以说今年的工商、城管、民政组织了专门的执法力量,打击这些擅自贩卖封建迷信用品的摊贩和游商,这项工作一方面使整个扫墓活动文明、祥和。

  主持人:但是人家可能会说了,我纪念我们家里的亲人,而且我手里有钱,虽然别墅标价是三万,但是我买得起,老人家生前没有享受这个待遇,我死后,我作为孩子我孝顺,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你们凭什么要管我?

  姜晓刚:对,转变这种观念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通过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在管理方面有很大难度,因为什么呢?贩卖者我们要管,因为有法规规定,使用者还真管不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只能是把他销售的源头给他切断。

  主持人:范馆长,您在这儿这么多年了,尤其当馆长都当了十年了,咱不拿您做这行十七年做比较,就说这十年,今年去比如说扫墓的老百姓,跟十年前的时候,您要说看到了变化,变化是什么?

  范军:变化最大的就是人员多了,车辆多了,这可能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系,北京的私家车现在已经发展到200多万辆。

  主持人:人的表情呢?脸上的表情。

  范军:人的表情跟过去十年前好像也大不相同了,那个时候一看,那就是在扫墓去了。再一个,清明祭扫这个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像北京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比较激烈,大家平时都很忙,而且忙得都很累。所以亲戚朋友可能就来不及经常地来往,经常地聊一聊,坐一坐,沟通,借着这个机会,全家,他是现在集祭扫、旅游、聚会为一体了,所以现在这个人好像见面互问家常里短,工作怎么样,学习怎么样。

  主持人:也是一个沟通的。

  姜晓刚:对,好像清明节给大家一个沟通的机会。

  范军:实际上也就是什么呀?祭奠方式变了,另外就是文明程度高了,过去哪有送鲜花的?现在基本上可能每家每户起码要拿一束鲜花。

  主持人:但是您肯定看到了,因为在前些天的时候,上一个礼拜的好多报纸都有,因为现在明码标价,像刚才我们拍到,有的别墅三万到四千之间,还有的一些东西其实都是纸做的,但是几百块钱等等,您看到这样的价格,看到这样的消费的时候您当时想到的是什么?

  姜晓刚:上一周扫墓人员明显增多,上一个双休日,我到下边两个公墓转了一下,因为我也有分工负责的具体的单位,看了一下,从整体来看,今年大家的想法相对还都比较理智,极个别的有一些封建的迷信用品,有一些什么纸衣裳、纸电视,极个别的。

  主持人:但是这可能是北京。

  姜晓刚:北京,外地可能有些地区严重一些,北京这些年通过我们的积极宣传,这些活动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理智,比较文明了。今年的消费,我个人分析,因为有时候家属在那儿扫墓,来来回回我就偷听,估计他们消费最大的可能不是在公墓,可能去餐厅,我听的好多人就是去哪儿聚,约好了,桌也定好了,估计在那儿消费比在公墓消费大得多得多。

  主持人:献完花,纪念完亲人之后,接着要有几桌饭,消费这是大头。但是在外地可能很多地方,你看报纸上我估计您也看到了,理解不理解,花几万块钱百一个纸做的别墅,买一个奔驰汽车、冰箱等等等等?

  从我们管理殡葬角度来讲,叫丧葬迷信活动的回潮,文革期间一扫光,什么都没有,到了1988年、1989年的时候,就发现这些东西了,作为我来讲肯定不理解,它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主持人:但是有人说了,中国人讲究孝道,我得孝顺,我怎么体现我的孝顺呢?

  姜晓刚:这个问题过去在我们纠正一些群众做法的时候,群众也提出来,就是您刚才提这个问题,我们孝顺父母,你说这种方式不健康,你给我们提供一个健康的,这还真把我问住了。

  另外还有些群众就明着说,这怎么能是封建迷信呢?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这是传统文化,包括个别的民俗学家也有这方面的说法,但是反正我认为,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既不健康,也不文明。

  主持人:不知道范馆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人们就会这么说了,如果您也一束花,我也一束花,看不出我这个儿子比那个儿子更孝顺,看不出我这个姑娘比那个姑娘更孝顺,他花了四千弄一个奔驰车,我(花)三万弄一个别墅。

  姜晓刚:有这种可能。

  我们就考虑到,通过国家的立法和我们从事管理的工作,去引导群众的殡葬消费,这是一个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主持人:您可能不知道,刚才您说的一句话我偷听着了,你当时跟姜处在聊天的时候,您说了这么一句话,您说什么话呢?说干咱们这行的有一个大问题,不会笑,您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

  范军:我和姜晓刚副处长我们俩,虽然从事的都是殡葬工作,但是晓刚副副处长主要是管理,我们是属于一线,主要是负责……

  姜晓刚:具体接触办理丧事的群众,为人家做好服务工作。

  范军:你说在我们这个行业就不允许,在其它行业可以微笑,我们这儿绝对不允许。

  姜晓刚:微笑服务在我们这儿是不提倡的。

  范军:不管哪一个家庭有一个亲人故去了,人家肯定是心情万分悲痛,到八宝山殡仪馆来办理丧事,我们所有的服务员都不允许微笑,但是你要提供最好的服务。

  主持人:可是您还说它是大问题?

  范军:大问题,我为什么说到这个问题?今天我和晓刚副处长我们俩坐在这儿了,我们俩的面部表情不一样,他笑的时候多一点,我就严肃的时候多。

  姜晓刚:今天他跟我说上镜,你说我板着个脸也不合适,可是要笑呢,后来我就跟他说,你要笑不好的话就不要笑。

  主持人:对,我也听到您这句话了,当时他说完这句话,我一畸零,如果我们再向前文明一步,当亲人已经离开之后,你怀念他在生活中,过去我们在一家人交往之中留下来那么多快乐,给一些笑容又有什么不对呢?

  范军:恐怕对故去亲人的家属,他可能有一个不够尊重。

  主持人:我想说的是家属本身,能不能带着笑脸来面对清明这一天呢?

  姜晓刚:那他要面对社会的谴责,说你们家里老人去世了,你好像没事儿人似的,有说有笑,这个社会舆论,估计一般人承受不了。

  主持人:因为曾经有一幕我印象非常深,国外有一个亲人去世了,一家人在为他最后要安葬的时候,用剪辑了他生前全是那些非常开心的时候,幽默的时候,跟亲人和睦相处的时候,然后大家带着眼泪,带着笑容一起来为他送行。

  姜晓刚:那是他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和他组织了一些特定的内容,这个我个人感觉,可能会有一些人,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不能认同,您刚才说的外国人这种做法,不可能认同。

  主持人:虽然我们谈的这个问题其实的确很严肃,像刚才范馆长说,平常都不敢露笑脸,但是生老病死说句实话,哪个人绕得过去,这是人生必然迈的一个坎,我们看看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画外)亲人不幸故去,家属们在悲痛之于,还要忙着安葬亲人,这个过程中,家属付出的不仅是悲痛,还有金钱。

  (画外)按照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提供的一条龙服务,亲人不幸故去,殡仪馆可以提供运尸车,考斯特面包车最便易,出一次车要500块钱。到了殡仪馆,有人帮着抬运尸体,人工费是每人40元;尸体运走了,运尸车还要消毒,消毒费是10块钱。

  (画外)亲人在火化前,总要告别一下,这花圈、挽联少不了,殡仪馆也都准备好了,花圈在一百块钱以上,如果租一个,需要20块钱,写一对挽联,在30到40块钱之间。除了这些,鲜花也准备好了。

  (同期)200到260块钱

  (画外)要和亲人告别了,告别厅的租金在600到1200元钱之间。殡仪馆还会提供一个专人来引导,引导费50元。如果家属想给死者整整容,价格在50到100块钱之间。

  (画外)告别之后就是火化,火化时有两种选择,豪华炉是700元钱,一般的炉子价格是380元。

  (画外)亲人送去火化了,亲属用这个时间来烧些花圈和纸钱,不过这也是要收费的,具体的费用,墙上已经明码实价了。

  (画外)亲人火化完了,殡仪馆可以帮你提取骨灰,收费20块钱,骨灰盒有便易有贵,少的200多元钱,贵的1万5的也有。

  (画外)八宝山殡仪馆推出了一条龙服务,他们觉得服务挺周全的,但在民间,却有不少人觉得收费太高,因为这一条龙下来,再节省也要1500多块钱,项目稍微多一点,档次稍微高一点,就要突破4000块钱,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一条龙奉献了服务却没讨好,作为殡仪馆的馆长,范军的心理是怎么看的呢?

  主持人:咱先不问怎么看的,范馆长,你算过没有,比如说从一个人不幸去世了,然后从遗体最后变成骨灰,摆上架,这个过程大约平均下来要花多少钱?

  范军:要是就在殡仪馆馆内通过我们提供的服务,花费应该在1500块钱左右。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贵不贵,有人开玩笑,说快有点死不起了。

  范军:这个问题我也听说了,我也和领导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我感觉,人死不起在八宝山殡仪馆是不成立、不存在的。为什么说呢?我们这么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一直在研究家属的需求和需要,所以我们不管是从丧葬用品,还是殡仪馆的硬件设施、告别厅、车辆运输、火化炉这些方面,我们也都进行了研究,可以说是什么呀?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我们就是从丧葬用品,我们有各个档次,分出高中低档,从车辆,我们同样也是有几个档次的收费标准,几个车型吧。

  主持人:您这意思都弄便宜了还不行。

  满:不是都弄便宜了还不行,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也一直在研究,一直在关注老百姓的需求和需要,我要都把骨灰盒变成一百多块钱的,你想想这个成不成?为什么我们管理,从骨灰盒的准备上,从一百多块钱到刚才大家看到的一万五千块钱,一万五千块钱是阿富汗玉的,一块整玉掏出来的。而且我来之前还专门看了一下物价,展柜里摆放的是77个品种的骨灰盒,两千块钱以下的45个品种,五百块钱以下的有10个品种,这两个就占到了骨灰盒品种的70%,再加上两千到三千块钱的,还有12个,达到了骨灰盒展箱的总的80%了,它有选择,家庭困难的可能选择一百多、二百多的,他可能选择两块四一公里的金杯车,就不会选五块钱一公里的奔驰车了。这都是根据家属的消费,他的需求,许他死不要,但是我感觉不许我们不提供这方面的设施和丧葬用品。

  主持人:姜处,我看刚才我说到,有些人说已经有点死不起了,您特猛烈地点了一下头,肯定您也听过这句话?

  姜晓刚:对,我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殡葬消费有高有低,综合了一下,我们也调查了,全北京市所有的殡仪馆,我们综合了一下,查了一些数字,去年一个遗体的消费,在殡仪馆的消费,平均是两千多块钱。当然其中有高的,有低的,作为我们来讲,这些年,因为这种人都快死不起,这句话可不是今年我们才听到,早都听到了,所以我们作为殡葬管理部门对这个是十分敏感的,因为它直接关乎殡葬改革成果能不能巩固的问题,所以我们比较关注。

  现在说社会上还在说人都死不起了,办一个丧事花好几万,这个有,但是绝对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刚才范馆长也提到了,作为殡仪服务,他要提供对各个层次的群众都要提供出服务来,一刀切显然不合适,也不可能。过去我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真正的一刀切,什么服务都没有,八宝山殡仪馆就是即使火化,存骨灰,举行个追悼会,转一圈,有的时候念两句就完了,没有鲜花,有几个花圈,其它的什么服务都没有,相反,那个时候群众对我们也提供意见。

  主持人:有钱没钱都是这套东西,价格基本差不多。

  姜晓刚:对,车都是一样的车,炉都是一样的炉,什么都一样。所以当时群众也有意见,当时我们感觉,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丧葬消费需求的同时,我们重点要保障低收入群众的丧葬消费,这个是我们的管理原则。

  主持人:范馆长,刚才姜处长也提到了消费,现在您看到这个消费群体,它的需求有哪些变化了,跟过去比?

  范军:给我的感觉,好像在丧葬消费上呈上升趋势。

  主持人:就是钱愿意多掏。

  范军:对,这个呈上升趋势,不是说我们没有给百姓提供低档的,你就拿骨灰盒来说吧,低档次的骨灰盒,可以这么说,很少有人问津,一年五百块钱以下的骨灰盒,在我那儿销售,应该说也就在一千到一千五左右,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哪儿呢?集中在八九百,一千多到一千五之间,就是因为家属有这方面的需求。

  姜晓刚:这个问题关键里边,有一个家属的攀比心理、好面子,等等等等,现在我就观察过很多的家属在选盒的时候,选多少钱的盒的时候,家庭内部,当时家属的表情是很有意思的,谁也不愿意先说话选什么样的。先说出来选什么样的,你要是选高了,怕人说我多花钱,选低了怕人说我对父母不敬,心理活动很复杂。

  范军:给我的感觉……

  主持人:有一种压力在。

  范军:你要说压力吧,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时候我们都可以观察到,看头一个,第一具遗体过来以后,他要买的丧葬用品,比如说骨灰盒,可能在中档一千五六百,后面随之而来的基本上都向这个比较靠近。要是一波家属就买一百多、二百多的,可能后面也跟着就是这个销售价位。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也得再替观众朋友问问,包括之前上一个礼拜很多报纸都谈到了,比如说那些盒糊的或者等等,它的暴利会达到三百多,但是现在像比如说殡仪馆,因为我们毕竟带有某种垄断的经营性质,你们是不是暴利?

  姜晓刚: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这个问题殡仪馆现在的暴利有暴利的成分在里面。

  范军:我插你一句话,我想问一下,这个暴利的界定,界定在什么位置上?

  姜晓刚:我们认为丧葬用品的暴利成分是存在的,这个原因有几种原因,主要是在它的用品这一块,大家说用品,说骨灰盒价格很高,300%的暴利,这个是存在的,包括寿衣,这个我们认为是存在的。现在就是说对于这种行为怎么管,因为我是管理者的角度,怎么管,现在就比较麻烦,无法可依,怎么管?因为商品是靠市场来调节的,作为政府的物价局对于商品它不管,它不给你去定价,它也没有办法去定价。

  范军:它是这样,作为殡仪馆有两笔收费,第一笔是行政事业型收费,比如灵车,火化的物价,这是由有关物价部门审批,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的。另一部分收费就是经营性的收费,所谓经营收费在我这儿主要体现就是什么?丧葬用品,丧葬用品刚才姜处长已经讲了,它应该按照市场,一旦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它应该受市场调节,市场变化调节,冬天,比如刚才谈到的鲜花篮,我听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介绍了,二百块钱,我给你说一下这二百块钱的花篮,一个花篮的组成,比如这二百块钱零售价,最少要插七十支菊花,现在的价格一支菊花是一块五,而且在这二百块钱的花篮里面,不光是菊花,还要按照家属的需求,插一些百合(花),插一些马蹄莲,这个都是比较高档的鲜花,它的成本计算下来,连人工带花的成本,带花篮的成本都计算下来,应该已经达到了一百八十块钱。还有二十块钱,这个时候这个花篮你算算他挣的是多少钱,我们这还有17%的税,我们要纳增值税。但是在鲜花旺季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说我们能挣一部分钱,但是在这个时候,摆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这个,能说它是暴利吗?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老山骨灰堂,存骨灰,寄存骨灰,一般的家属按照我们的规定要寄存三年,三年的收费是多少呢?一百七十块钱,合到每天一毛六分钱,我想问一下,存一辆自行车,存一辆汽车它收费是多少钱?就因为我们的老山骨灰堂存放骨灰,寄存骨灰的收费是由物价部门来审批。

  主持人:行,我们离开这块,也赶紧离开这块,要不范馆长一会儿生气了,我这儿没有暴利,但是别人说有。

  现在很多的老百姓,在整个的老百姓常说叫红白喜事,咱们先把后喜事拿掉,说白这块,现在成了很大的一项,怎么说呢,如果一个家庭不幸地遇到这个事情的话,好几天休息不了,可能破费也很多,比如说流水席在外面,好几天等等,您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情况吗?

  姜晓刚:不仅听说,在外地还见过。北京少,我要见只能是利用出差,到南方或者到什么地方的机会我能见到。

  主持人:家里不幸有一个人去世的话,给这个家庭的压力应该是很大的吧?

  姜晓刚:对。不仅在精神上,而且在他的经济上都给他带来很大的负担。

  主持人:范馆长,其实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句话,说当你人生中遇到什么沟沟坎坎,你想不开的时候,你去趟火葬场,去趟殡仪馆,好多事情就容易想开了,我想范馆长这么多年在跟这个行业打交道,您可能想的也比较开,对生死问题可能也有您的看法,您主张应该怎样面对亲人的离去?

  范军:这个问题过去人谈的,你想不开的时候你就上火葬场去,这可能当时也是戏说,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七年,我到现在仍然有想不开的时候,尤其是被人误解,不理解的时候。

  主持人:比如说关于暴利的问题的时候。

  范军:这个问题说句实话,因为我已经给家属,给每一个家庭,失去亲人的家庭,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不是说到八宝山,到殡仪馆必须多花钱,我们曾经办理过很多一分钱不花,丧事照样办理的事件。

  主持人:这还得回到我刚才问您的问题,就是说以您这么多年在做这个行当,您希望每一个家庭怎样面对亲人的离去?

  范军:应该这么说吧,生老病死,包括过去流传下来的一句话,黄泉路上无老少,当亲人去世以后,你说我非要说让他冷静下来,不可能,当局者迷,他应该怎么对待这个事?给我的感觉,你要让他完全按照政府和殡葬管理部门提出的文明节俭办丧事,厚养薄葬,那个时期,刚才姜处长说的,他蒙着呢,他迷茫状态之下,他首先他想到什么?先给老人的遗体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给它寄存起来,当天他绝对没有任何想法,甚至三四天以后,亲人故去了,非常悲痛,你让他非常理智地,非常明白地想,我怎么对待这个事情,谁也做不到。因为我从事这项工作十七年了,几年前我父亲去世,我就蒙了,当时我就蒙了,可以说我父亲的丧事是在朋友、同事的帮助下办完的。你说我怎么来说其他人,一旦家属有亲人故去了,怎么办?没办法,谁当时也不会清醒。

  姜晓刚:作为我们管理部门,我们始终认为,百姓在遇到这个方面的时候,要尽量地保持理智,现在这有一个问题就是,殡葬服务的宣传很难,群众平时很少看到。

  主持人:没遇到这个事儿的时候忌讳。

  姜晓刚:忌讳这种宣传,遇到这个事儿又蒙了,所以说这也是我们在各个殡仪服务单位,在宣传自己的服务行为、服务内容、服务项目的时候。

  主持人:我举一个例子,就像范馆长说那个,你只要拨通一个电话,但是可能平常没事儿的时候,谁也不会像记110或者说是112这样的电话,去记住这个电话,甚至要故意地不记住。

  姜晓刚:这个电话全市都有一个电话,只要你拨通它就行了,这是咱们民政开通的一条热线,问题是谁也不记这个号码。

  范军:可以这么说,他连去拨打114去查询的想法他当时都没有,而且我们从这个服务,现在不是人性化、亲情化吗?我们也曾经想让我们的一条龙服务延伸到家庭,我们曾经有这个良好的愿望。后来是什么呢?当他们家里刚有亲人去世,我们的人就去了,恐怕行不通,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当天说,他迷茫了,他蒙了,但是应该说在两三天以后,他或多或少能清醒一些,尤其这些亲朋好友到家里去的时候,那个时候就绝对不能再蒙了,他应该首先想到,办理丧葬事宜,尤其是遗体的接运,遗体的整容,遗体的告别,包括遗体的火化,尤其是遗体的火化,合法的部门,可以给他提供最好的服务,帮助他解决这个身后事儿,应该是殡仪馆。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你拨通一个电话,其它的事情由我们去做。

  我们谈论的都是一个亲人或者说我们身边的人不幸去世之后的事情,是否我们更多地要想,预期背后地去孝顺,我们平常生活中活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

  姜晓刚:您这个问题现在恐怕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城市节奏又快,孝顺的问题恐怕现在已经提到了百姓的,在百姓的言谈话语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在长辈里面,说的下一代不孝。这个孝,我个人理解,对于丧事来讲,越简单越好,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些让老人舒心的事情,不一定是给老人花钱就是好,老人一些合理的要求,一些合理的期望你能够满足他们,我觉得这就是对老人的一种孝顺。

  主持人:范馆长,最后我说,咱们俩应该握一握手,您刚才谈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比您要早得多,因为在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后来听到一句话的时候特别感慨,我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哥儿俩带大的,听到一句话就非常感慨,说父母老了之后干吗用的?应该是被你孝顺着用的,但是同时我也听到另外的一句话,就是当遇到白事的时候,花这么多钱,活着的时候干吗来着?邻居的话,其实肯定活着看到,您对这个事怎么看?

  范军:我觉得这个应该上身到社会道德,从这方面讲,也不是说,开始我也讲过这个问题,在办理丧事过程当中,不是说花钱越多,就能体现出越孝顺,这个一方面要取决于家庭的条件,我想多花钱,但是我又没有这个经济基础,我就花不了钱,相反了,花钱少,刚才姜处长也提到这个问题了,包括咱们政府提出的文明节俭办丧事,厚养薄葬,其实厚养薄葬就是岩松刚才提这个问题,活着的时候,咱能做到这一点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就是唱的那首《常回家看看》,人老了,他不是需要子女花多少钱,给他多少钱,实际上就是你能常回家看看,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