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院处方外配叫好不叫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08:10 都市快报

  先在医院看病,再拿处方到药店配药,就能省下至少20%的药费。这是杭州老百姓自去年7月就能享受到的“政策性优惠”。

  一直被视为固若金汤的医院处方忽然解冻,老百姓一致叫好,觉得找到了省钱的办法;各大平价药店摩拳擦掌,打算瓜分从医院流出来的利益。但是时隔大半年,杭州处方的流向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处方外配叫好不叫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背景

  医院解除处方禁令

  医生开了处方,转身到医院药房里去配,这已经是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模式化了的概念。杭州在平价药店出现以前,可能也很少有人动过到药店去配药的念头。

  2002年底,老百姓大药房在杭州的低价入市引发了一场关于药价的多米诺效应。首先是品牌药店连续降价,继而医院和平价药店间的价差成了关注热点。事情在2003年7月终于发生质的变化。杭州市政府对市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提出要求,参保人员在医院就诊时,凡提出处方药外配要求的,医院必须提供外配处方,并加盖有效印章,以供参保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时使用。市卫生局也随后要求各医院无条件提供外配处方。而省级医院则早在去年4月29日就接到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药监局和省卫生厅联合发出的文件,允许处方外配。

  这样一来,杭州所有医院的所有处方都面临着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在医院配药外,药店也成了一种新选择。而从利益的分配上来看,原本处方用药的既得利益者医院则多了一个分享者———药店。

  药店造势吸引处方外流

  精明的药店老板无疑嗅到了利益的味道。去年底,大红鹰宝丰药店在浙医一院对面开出一家3000多平方米的平价大卖场;今年2月,老百姓大药房在“围绕医院下功夫”的方针指导下,在浙医二院对面开出解放路分店,经营面积1600平方米,6000多个品种,涵盖80%的医院门诊用药,并发誓“将低价进行到底”。更多的中小型药店早就开始一声不吭地在医院大门口抢占有利地形。据杭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完全统计,开在医院附近的药店已有二三十家。这是杭城药店经历了价格战、将利润率平均下调20%以后,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而形成的共识。而药店老板眼中所谓的更大发展空间,指的就是可能从医院流出的处方。

  现状

  调查:20个病人仅3人外配过药

  浙医二院,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大医院之一,去年门诊量达到120万人次。医院一街之隔,杭城平价药界的两个“大佬”———九洲大药房和老百姓大药房已经先后抢占有利地形,开出分店,对医院处方虎视眈眈。开业之初,两家店甚至还在宣传横幅上打起了口舌之战。

  药店斗得风生水起,医院平静如常。记者在浙医二院门诊随机采访了10名外地病人和10名杭州病人。

  施大妈带着老伴从丽水老家赶来看脑外科,她戴着老花眼镜站在专家介绍栏前,正把专家的门诊时间往小纸片上记。解释了两遍,施大妈才明白杭州还有把医院里的药带到药店里去配的事情,她说:“连这个医院都是人家介绍我才知道的,配药的新规矩我从来没听说过。”

  和施大妈一样,10名外地患者中有9人还是头一回听说“处方外带”的规矩。还有一人尽管听说过,但他坚决表示,大老远赶来杭州看病,就是信任医院;再加上对杭州药店不了解,还是少费些周折算了。

  杭州人的知晓率要高得多,10名接受调查的患者能准确地说出处方外带意味着什么,其中3人还能津津乐道地说出“天天好”、“老百姓”、“九洲”等好几家平价药店的名字,并表示看过有关报道,知道药店的药确实要比医院便宜一些。

  尽管如此,10名杭州患者中,仅有两人表示会将医院的处方拿到药店去,其中一名糖尿病患者还强调“只有长期要用、用惯的药才会去药店拿”。10人中有5名是医保患者,他们不去药店配药的理由如出一辙:“刷卡后价格相差不多。”5名非医保患者中,有3人曾经有过处方外配的经历,但有两人都没能在药店将处方上的药配齐(分别是肿瘤药物和针剂),最后还是要回到医院去配,所以处方外配反而让他们多兜了圈子。还有两名患者说从来没想过要到药店去配药,其中一人担心医生会给脸色看;另一人则对平价药店的药不太信任,起初被问起处方外带的事情,还狐疑地说:“你是不是药店派来拉生意的?”

  暗访:医院外配处方并不太难

  3月15日,记者以外地患者身份,在浙医二院体验了一次处方外配的“难度”。

  先在一楼大厅花4.5元购买门诊病历、医疗就诊卡和挂号;然后到三楼消化内科等医生诊治。

  等了半小时后,当天值班医生诊治记者假称的“胃痛、腹泻”,在电脑上用医疗就诊卡开了两盒治疗肠胃不适的“培菲康胶囊”,28.7元/盒。

  其间,记者要求处方外带,医生很客气地告知到一楼大厅付款处打印处方。

  在一楼大厅的付款处,服务小姐告知这里不能打印处方,得去门诊办公室。记者在大厅绕了一圈,终于在东北角找到了门诊办公室。门办的服务人员满足记者的外带处方要求———电脑打印处方,盖上门诊部专用章。

  从挂号至拿到正规外带处方,共花了1个小时。

  记者到马路对面的老百姓大药房和九洲大药房配药,驻店药师确认为有效处方,同一种药———“培菲康胶囊”,两家药店均为25.8元/盒,比医院便宜2.9元。

  另据了解,自杭州处方外配政策出台后,市卫生局曾就此事组织过检查,发现医院总体上执行情况良好,但流出的处方并不是很多。

  药店:当初预计太过乐观

  与处方外带政策出台前相比,天天好大药房每天的进店处方虽然已由几张上升到30多张,但总体数量仍然偏少,不到药店总销售额的1%。大红鹰宝丰药店有4000多种处方药,每天的处方量却只有30多张,主要来自浙医一院、市三院等附近医院;九洲大药房的处方则更少,每天只有10来张。

  把药店开在医院附近,是基于这样一种分析:杭州药店在处方销售药品中的份额太低,参照外地城市30%~50%的市场份额,杭州药店10%~15%的份额增长空间还比较大。药店业界因此曾经乐观估计,医院处方外带比例比目前增加两至三倍没有问题。但如今,天天好大药房老总陈金良说:“当初的预计过于乐观。受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医院处方在药店的上升空间目前来看不是特别大。”

  医院:基本不受处方外流影响

  谈到处方外配的影响,接受采访的几家医院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两点:一是损失不可避免,二是不会威胁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与每天几千的门诊量相比,几十张处方外流不算什么,但这项政策的确使我们感受到了压力。”一家省级医院的医生说,“作为医院,除非是最常用的感冒药,一般不主张病人到外面拿药,因为后面一旦出现情况不好处理。”

  解密

  原因一:外流处方覆盖率低

  首先,占到医院临床用药量60%以上的住院病人用药并不在外流之列,还是牢牢掌握在医院手中;

  其次,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有不少外地病人来看病(浙医二院去年接诊的外地病人占了总门诊量的60%左右),他们绝大多数不知道处方外流的政策,也不了解杭州的药店。享受处方外流的政策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原因二:药店处方能力受限

  天天好大药房接到的30多张医院处方中,有七八张抓不到药;老百姓大药房每天有10张左右的中药处方和20多张的西药处方,但只有一半的处方能配齐;九洲大药房每天真正能配齐的医院处方还不到一半。由于一些药品生产商只给消费量大、药价高的医院供货,而不做药店生意,所以药店经常有拿不出药的尴尬;而针剂、生物制品(如蛋白等)等即使在药店能配到,医院由于不放心外来药品的质量,通常也不允许在院内使用。还有一些药店老总和驻店药师认为,医院处方上满眼是天书,药店很难辨认,又不敢乱配,特别是手写的中药处方。

  原因三:医保病人优惠不多

  统计表明,去年杭州市属医院全年门诊人次达到400万人,其中80%为医保病人。如果同样是医保目录中的药,那么在医院和定点药店刷卡后,差价几乎让人感觉不到。而比起医保定点医院,药店的范围要小得多。目前杭州有1000家药店,其中定点药店只有50多家。对医保病人来说,看完病后直接配药自然要比出了医院再找定点药店配药简单得多。

  原因四:医院药品降价

  经历了三次自发降价以后,去年10月杭州82家市、县(市、区)级医院决定首次联合招标采购15000个品种规格的医保用药和临床常用药,覆盖了市级医院85%以上的临床用药,吸引了全国189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投标。这次药品集中招标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参加招标采购的82家杭州市级及市级以下医院今年预期让利3亿多元。而今年1月,省级医疗机构也开始第五轮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标,包括1000多种省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品和年临床用药量在10万元以上的部分非医保药品,降价指日可待。

  顺加作价在药品降价上也是功不可没。从今年1月1日起,全省所有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的药品必须实行差别差率,顺加作价。一个月后,省城调队对全省药品零售价格做了一次统计,结果表明:1月份浙江省药品价格降势明显,全省中成药价格比上月下降6.5%,西药价格比上月下降5.2%。与上年同期相比,两类药的价格降幅分别达到了15.5%和13.5%。

  结果是,医院的药价也在下调。

  出路

  杭州市出台处方外配政策的直接原因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充分尊重病人选择权,方便病人购药。而更深层次的背景在于社会各界对药价虚高现状的不满,以及强烈要求医院医药要分开的呼声。

  处方外带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一些医院积极行动,提高诊治水平,不断调低药价。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目前外流处方不多,但一些过分依赖药物收入的医院,尤其是小医院可能将无法承受冲击;只有收入结构合理的医院才能最后生存下来。不过,由于药价虚高的原因很多,单纯寄希望于处方外配并不现实。实行医药分开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医疗服务价格足以“以医养医”。很显然,目前条件还不具备。

  而要让老百姓不再觉得看病贵,提高医疗保障也是一条根本出路。把更多的人纳入到医保的范围中来,这样老百姓看病从自己口袋里掏的钱自然少了。但全社会医疗保障的提高,更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工程。

  (都市快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