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集体腐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12:41 扬子晚报 | |||||||||
在反腐过程中,人们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查处一个腐败分子,带出一片“腐败群体”。这说明,遏制“集体腐败”是反腐败的重要新课题。 吉林省委原副秘书长、白山市委原市委书记王纯因腐败入狱,他自称家产中有18万元是各类“奖金”收入。像什么“年度审计特殊贡献奖”、“计划生育双向双轨奖”、“矿业秩序全面好转奖”等。这些“奖金”中,真正符合规定的只有省政府1999年发给他的“20年
在有的部门内部,所有事项都坚持“集体研究”,以集体名义侵吞、盗取、截留国家财产。“集体腐败”不易被发现,是因为“集体”内部人会互相保护,为监督设置层层障碍。解决“集体腐败”,首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监督。从本质上说,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集体腐败”,“一把手”都起了关键作用。如果“一把手”坐得正,就没有“集体腐败”的土壤。因此,必须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使“一把手”时刻处在有效的监督之下。 要严格执行党规党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条例》还对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做出了处罚规定。这是严惩“集体腐败”的依据。制止“集体腐败”还需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推行政务公开,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要抓紧落在实处。监督部门加强对领导成员个人的监督是必要的,而加强对领导班子整体的监督,包括对决策过程的审查和财务的审计,同样必不可少。鲍盛华李亚彪(据新华社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