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座上宾成“过街鼠” 反思“温州购房团”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15:29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7日电 (记者慎海雄张和平)3年前,当温州人浩浩荡荡地进军杭州、上海等地,如买菜般“吃”下一栋栋商品房时,人们纷纷以羡慕的口吻赞叹温州人“有眼光,有实力”;许多媒体为温州人激活了当地的地产市场而大加赞扬;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亲自布置接待方案,对温州购房团奉若上宾。不料时过境迁,当年的赞扬之声刚过,如今对温州购房团斥责挞伐之声却已是不绝于耳,一些媒体甚至直指温州人是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扬的“罪魁”。当年风光八面的温州购房团一下子从座上宾沦为“过街鼠”。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春江水暖,温商先知

  现任上海市浙江商会秘书长的陈康汉清楚地记得:2001年8月,正是他带着百余名温州购房者雄纠纠地抢滩大上海,使申城楼市刮起一股温州旋风。这也是温州商人第一次跨出家门的大规模购房行动。当年供职于《温州晚报》社的陈康汉回忆说,那些购房者基本上是温州的大小老板,购房资金也是他们的经商办厂积累的闲散资金,急需有新的消费和投资方向。据记者了解,当时温州人看中上海楼市还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当时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上海的房价比较低,商品房价格还有相当的上涨空间。其二,上海是海纳百川之城,欢迎各地人士前来创业发展。不少温州人早就有来沪办企业或是经商的想法,在沪买房建立根据地则是第一步,而且上海无论办公居家都是理想选择。其三,上海的教育水平高,当时在沪买房能获得蓝印户口,让子女到上海读书,这对于重视下一代的温州人来说也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其实,温州人早已从家门口发现了传统意义上仅限于居住的房产蕴含的巨大商机。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多达160万的温州商人遍布全国各地,“外出赚钱,回乡买房”是许多温州人的追求。而城市化的进程根本无力圆起所有温州人的“都市梦”。就这样,温州房地产成了紧俏商品,精明的温州人从中发现了商机。从1998年起,不少以寻找游资出路为目的的温州人将资金投向当地的房地产。短短3年,温州房地产市场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市区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翻了一倍多,达到2001年的7000元以上/平方米。许多炒房族从中大赚了一把。随即,“热身”之后的温州人像当年外出经商一样抱团跨出家门,把资金转向临近的上海、杭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到2003年末,温州购房大军已达到了据称是“人马十万、资本千亿”的规模。仅温州某报社的房产投资俱乐部,会员人数多达6000人;在杭州,购房者中温州人的比重一度达到2成;在上海,高峰时每年有20亿元以上的资金主要来自温州。一些温州人南征北战,继杭州、上海之后,温州购房团的足迹遍及东至大连、西至伊犁、南到三亚,北达满洲里的数十座大中小城市;有的甚至跨出国门,打量起泰国等国的房产市场了。

  事实上,温州人花自己的钱买房产炒商铺,就像人们买东西炒股票一样,本无可厚非,但温州购房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似乎与媒体结了缘,从大红大紫到恶名缠身,温州购房者一直是媒体聚焦的热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因素是,温州购房者原本是些游兵散勇,而温州的地方媒体从业者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从2001年开始,当地一些媒体先后组织起一队队购房团。购房团所到之处,大规模的新闻报道接踵而至,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相伴而来。随着温州购房团的名声越来越响,连温州当地的媒体都成了外地房地产商投放广告的热门。然而,媒体爆炒温州购房团的一个结果是,客观上导致了温州人“炒房”效应的放大。

  温州购房团到底有没有强大到左右中国房产走势的功效?长期从事房地产市场研究的南都集团董事长周庆治直言不讳地指出:相对于中国巨大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温州人投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无异于九牛一毛、沧海一粟。他分析说,去年全国房地产投入约9万亿,其中北京有约2000万平方米的房产成交,光此一地就超千亿;而上海一年的房地产交易额也在千亿左右。温州购房团的资金只能起到激活市场的作用,不可能左右市场。而对于外界有关温州人“投入千亿炒房”的传言,记者近日连续走访了温州、上海等地的房产部门、中介机构和购房者,发现此数据纯属以讹传讹,源于猜测。温州市政府有关人士说:“可以肯定的是,这个1000亿元的数字是夸大其词。”

  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构成上海房价持续攀升的主要因素是地产价格的上涨,而不是温州人“炒房”的结果。专家指出,上海房产价格中地价因素占五成以上,去年上海中心地价甚至爆出每亩15270万元的天价,楼面地价达到每平方米9162元。房地产专家周庆治认为,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投资性购房的比例一旦超过30%,房地产就有泡沫化问题,而国内除上海在20%外,其它城市都远远低于这个标准。当然,适度预警也是需要的。

  理性看待温州商人

  近日,温州的地方媒体已接到上级部门的电话通知,将不再组织购房团到各地购房。这是对各地媒体指责之声的一种回应。由此,围绕温州购房团的是是非非将渐趋消融。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商机,温州人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留下了许多创举。此次“温州购房团”现象再次给人们上了一堂市场经济课。“温州人在房地产市场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骗,没有采取任何不健康不道德的手段从事房地产,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宽容的态度看待他们。”中国超然不动产营销机构董事长吴昊说,“温州人捕捉商机的本领值得人们学习。”

  许多研究者认为,温州人在大规模购房行动中,的确利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链条中的一些缝隙。“但这些缝隙不是温州人挖出来的,而是本身具有的。”温州市政府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可以运用“无形的手”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但没有理由以行政手段打压温州人的市场行为;而且,聪明的政府应该是不断制造投资机会,以吸引资金的到来。

  商机是要靠发现的。同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什么温州人会不断捕捉新商机,而许多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呢?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捕捉商机的本领提高时,中国的市场经济才会更加繁荣。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