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办民校之辩(下)名校初中是义务教育还是高收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8日08:43 金羊网-新快报 | |||||||||
新快报记者 朱向华/文 深读指引:除了实行高收费,违背义务教育的原则,国有民办初中还背负着两项“罪名”:一是背靠公办名校的大树实行低成本运作,依靠不平等竞争“挤”死了大批民办学校;二是财务、股权和运营不透明、不规范,最终“肥”了某些当权者。那么名校办民校将何去何从?优质初中究竟该由谁来办?优质初中是义务教育还是高收费?
你们这样一搞,不知死了多少民办学校! 国有民办初中坐守名校巨大的无形资产,无需投入一分钱的广告宣传费,学生就纷至沓来,可谓一本万利。这让许多普通民办学校感觉不公平。 广州英豪学校校长朱家健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教育领域,但从1999年开始,因为国有民办学校的兴起,高收费的纯民办学校已经无力参与竞争了。“你们这样一搞,不知死了多少民办学校!”在3月20日本报举办的一次民办教育座谈会上,一位情绪激动的民办学校校长毫不客气地指责一位国有民办学校的负责人,令气氛一时陷入尴尬。广州二中的罗峻峰校长表示不能认同“国有民办学校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运作”这种说法,他说:“国有民办初中开办时确实是使用了国有资源,但学校赚到的钱都投入到了校舍建设中去,最后还是促进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创建示范高中的24所中学原来都是完中,突然间改制成高中,原来的初中老师怎么办?而应元实验学校从2001年开始举办到现在,政府一直没有投入。不仅没有挪用国有资源,还使原来的名校品牌得到保值和增值,并且分流了大批初中优质师资。” 据介绍,二中应元实验学校就是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兴办的。该民营企业与越秀区教育局签订了办学合同,引入二中的品牌和管理,每年上交教育部门一定的资源占用费。二中校本部的高中部扩招后,需要新进一批高中教师,而分流到应元实验学校的教师则与社会招聘的高中教师进行编制置换,由学校来发放工资,不再占用国家的财政支出。 有没有私分小钱柜? 朱家健认为,所谓民办学校就应该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资金举办的学校”。但现在不论是名校与社会资金合作开设的民办学校,还是名校借助政府资源开办的分校,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运作,其资本构成、股份构成、产权关系以及与母校的资产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是个大问号。 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李统耀说,育才实验学校开办三年来通过自身积累,已增值2200多万元,但都投入到了学校建设中,还谈不上盈利。罗峻峰说,二中应元实验学校开办三年来还未实现盈利。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张朝胜校长也说华师附中的三所分校自开办以来,至今“没有拿回一分钱给校本部”。 尽管有许多国有民办初中校长向记者强调学校赚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了学校的建设中去了,并没有私人从中渔利,但因为没有严格的审查审计,更未向社会公开过,仍难免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还有一些教育界人士更称有一些民办学校实际上沦为了教育局的小钱柜。 而一位校长私下告知记者:“我们办了这个分校,赚到的一点钱基本上用在学校建设上了,还剩了那么一点,也给老师发福利了。要我谈这个问题岂不是往自己身上抹黑吗?” 优质初中谁来办?名校办民校还是政府包办? 尽管国有民办初中已经获得了政府部门颁发的通行证,但国有民办初中却背负“高收费违背义务教育大原则”、“借助国家资源实施不平等竞争”以及“运营、财务管理不透明令个人中饱私囊”等三口黑锅,始终不能理直气壮。 那么优质初中该由谁来办?国有民办初中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实现进一步市场化和彻底独立;还是再回到由政府完全包办的状态? 政府“包办”优质初中:天河区贷款1亿办优质初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在各区国有民办初中纷纷崛起的时候,最早在区内试办民办学校、拥有7所省一级中学的教育强区天河区迄今尚未有一所国有民办初中,天河区政府一手“包办”了优质初中的创建。 根据天河区教育局刘道军副局长的介绍,目前天河区在创建示范高中的过程中,分离的初中部全部由政府承办,没有一家公办名校开办民办机制的分校。 刘道军的想法是:区内学校实行均衡发展的战略,示范高中都可以由政府出钱出力,办好优质初中政府就更是责无旁贷了。天河区教育局原中教科张伟春科长还指出,天河区大力举办优质初中其实也是情形所“逼”:目前的广州中学招生仍然是“条块分割”,一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在区里解决。“如果我们的示范高中建起来了,但初中生源质量上不去,学生就算升到了好高中也跟不上教学,那示范高中就形同无源之水了。” 据悉,天河区政府正在考虑向世界银行贷款1亿元进行办学。 那么天河区会否拒绝国有民办初中?刘道军的回答是:国有民办初中能不能办还要观察一下,如果质量不理想,天河区就不考虑办。 民盟广东省委员会也在提案中表示:名校办的民校应该以高中教育为主,而不应以小学和初中教育为主,以体现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有关教育部门在审批此类学校时应按照国家教育的基本原则来进行。 广州教育部门鼓励名校办初中 教育部门显然已经感觉到了示范高中创建过程中带来的优质初中规模被压缩的压力。广州市教育局不久前向媒体表示,广州将采取五种措施来保证优质初中学位不断增加:一是迁址新建高中部,将原校址给教师用来办初中;二是保留原来学校建制,把初中部迁到新建或其他相邻的学校;三是将相邻的学校的初中部进行合并;四是新建一批高起点的初中。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名校办民办机制的初中”也被列入了五项措施中。 还有教育人士乐观地认为:到2005年优质学校扩增到2.6万个以后,优质初中学位的紧张程度将会大大缓解。但显然国有民办初中已经成为了广州优质初中学位的一个重要来源。 国有民办学校要真正“断乳” 有人指出,现在不少国有民办学校其实是“伪民办学校”,是打着“民办”的幌子借机将“择校费”合法化的公办学校。 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说:“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举办国有民办初中,关键在于这些学校是否按照市场机制在运作,市场化是否彻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国有民办初中并没有“断乳”!许多学校没有实现‘四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核算,独立办学)。”广州英豪学校校长朱家健认为:“教育部门和公办学校都属于公共服务产品的掌管者,如果他们成为利益主体的话,肯定会导致权力寻租和极端腐败。” 民盟广东省委员会曾在一份提案中建议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来加强国有民办初中的管理,其中一个观点就是建议政府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确保名校办民校的教育收益能投入到本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中。教育部门或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应召开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建立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具有社会诚信力的国有教育资金使用监督委员会。 据悉,上海市教育局已经作出决定:由公办转为民营机制的学校必须在两年内与承办的公办学校彻底脱钩。 教育专家之观点交锋:名校办民校利弊之辩 国有民办学校的存在究竟是利是弊?未来国有民办学校的命运究竟会是如何?教育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张铁民:我国教育产业论的首倡者之一、广州现代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卫东:广州大学教育学系主任 教育“欠账”太多国有民办初中是顺应国情之举 张铁民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欠账”太多,目前只能说是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离“小康”还很远。举办国有民办初中是顺应当前国情之举。 广州2000年生均教育经费为3400元,2002年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户籍人口人均600元,相当于香港1990年的1/5。现在广州初中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校布局不均,且多数学校每班平均收50-60名学生,而发达国家是25-30人一个班。优质学位更是稀缺资源,2002年3月以前广州的省、市一级的学校占10.9%,小学占6.4%。 张铁民认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带来教育消费的不平衡。在不增加国家投入的情况下要保障一定比例的精英教育,就只有容许国有民办初中的存在。 政府不能免除对义务教育的责任 王卫东认为不能利用“精英教育”的“帽子”来鼓励名校举办民校。现在广州的初中优质学位的确是稀缺资源,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仅是因为扩建优质高中而导致的优质初中学位的减少就不在少数。所以优质初中学位严重不足,政府负有一定的责任。 王卫东还认为不论优生、差生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样也有享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只能不断加大责任,不能通过国有民办的做法免除对于义务教育的责任。 国有民办学校可为国有资产增值 张铁民认为公办名校与民间资本的联姻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有民办初中扩张了名校品牌,无形中为国有资产增值;二是借助于公办名校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和积极的同化作用,民间资本可以减少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三是由公办名校参与管理,可以避免管理失控、发生“走佬”现象;四是保持骨干员工的稳定,促进社会分流。 但张铁民强调,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可以部分市场化,但应该坚决反对全盘市场化。 国有民办学校是利用国有资源为少数人牟利 王卫东认为国有民办初中确实是在利用国有资源来为少数人牟利,它的出身不“清白”。且不论国有民办学校有否政府的资金投入,单就一些公办学校与民间资本合办的国有民办学校而言,其品牌就是由国家多年的投入长期积累下来的,这种投入不能忽略不计。 另外师资也是一笔重要资源。如果原来的初中教师因为学校压缩而被迫分流,并且已经不在在编教师行列了,那他们就可以重新自主地获得职业生活,也就不存在资源流失的问题。但前提是政府必须要作出安置或认定,是下岗还是分流,都要按照法律程序。如果政府尚未作出认定,教师仍然在编并且还领着国家的财政工资,但同时又在国有民办初中授课,那么实际上这就形同国有资源的转移。(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