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反腐败”开始触动体制痼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9日10:54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蔡方华 贪官一旦露出了水面,抓起来容易,判起来也不难,难题在于怎样预防官员走向贪污腐化的歧途,以及怎样让贪官从障眼法中暴露出来。要想解决这两个难题,一是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二是需要制度化的审计和财产申报,而这两点恰恰是目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硬骨头”。
由于多年以来干部体制的负面惯性,对领导和领导班子实施监督从来都是一个软肋。虽然每个地区都有纪委和监察机构,虽然中纪委监察部还向中央机关派驻了工作组,但由于这些机构都受驻在部门领导,或者说,都由被监督的头头脑脑们领导,所以监督实际上就变成了“自我监督”,其效果大打折扣。从以往的反腐成果看,那些影响显著的大案要案很少是由同级监督机关或派驻监督机构查办出来的,这就说明以往的监督有流于形式之嫌。近日,报纸披露了一条相当重要的新闻,说是中纪委监察部从今年起要对派出机构实行直接领导,也就是说,驻在部门的领导不再能够管辖上面派下来的监督人员,这样一来,监督人员的许多顾忌也就消除了,监督行为当然会更加有力。 制度化的审计可以比喻为向腐败行为“拉网”,最近半年多以来,各省交通厅的厅长纷纷落马,就是区域审计的结果。随着这个“拉网”行动的铺开,电力、粮食、司法等腐败多发领域将有更多的贪官污吏被揪出来,几乎是可以预料的。于4月8日结束的全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会议透露,仅2003年度,全国就有52名法官被追究刑事责任。今年4月,武汉中级人民法院的两名副院长和海南高院的执行庭长又被判刑,这都是制度化反腐所带来的成果。 而所有这些向体制痼疾开刀的措施,都显示了中共反腐的巨大决心,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