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打响消费者保“胃”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13:36 新华网

  蓝与黑的主色调下,一个像印章般红色的标志逐渐显现出来:每周质量报告。片头的设计让人感觉有一些凝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成为新闻频道收视率极高的一个栏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每周质量报告》的制片人吴光秋。在采访当中记者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记 者:《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这么多期节目当中,绝大部分都是跟食品安全有关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我周围的同事曾笑言,看一次《每周质量报告》,就又有一种食品不能吃了。那么是出于一种什么样考虑,使选题围绕食品安全的呢?

  吴光秋:去年4月,我接手创办这个栏目,当时曾想:产品质量问题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黑幕可揭?即使在节目播出了20期时,我还存有这个疑问。作为一个周播栏目来说,我们曾经在栏目定位时有这样一个观点:可做的题目非常多,关于质量问题的内容什么都可以做。从栏目自身来讲,这种观点是对的,但作为一个记者所肩负的责任来说,还有一个先后、轻重的问题。当食品药品行业这么多黑幕被揭开的时候,真是触目惊心。我自己在审片子的时候,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惊!完全想不到。你看我们做的第一期:口罩——是不是真的能防非典,第二期:早产奶,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毛发水酱油、张北蔬菜、太仓肉松、金华火腿……一个个全倒下了。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以至于摸索到后来我们越来越坚定。曾经有读者在来信中写道:《每周质量报告》打响了消费者的保“胃”战,就是因为我们都是从入口的食品安全问题做起。

  记 者:我注意到《每周质量报告》的主要报道全都是采取偷拍的方式,往往长达十几分钟,这在别的节目中是不多见的。这对记者来说是不是很危险?对他们是否有不同寻常的要求?

  吴光秋:作暗访没有不危险的,我们作暗访的记者都比较专业,我们对存在的危险有一套处理机制,比如:我们一般不给记者打电话,在暗访的当中接到电话这肯定不好。都是记者给我们打电话,如果24小时记者跟我们失去联系,我们立刻下现场进行调查。

  记 者:我们的记者有没有真的出现过状况?

  吴光秋:有,最危险的有两次。一次记者进入非法屠宰点,但暴露了,几十名工人和我们的一名记者僵持了足有40多分钟。最后我们记者采取了一些技巧,逃生的技巧,逃离了该地。还有一次,我们记者做地沟油的暗访。在加工车间里被对方识破了。当时我们有3个记者,一女两男,被分别控制在不同房间里。当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报警了,地方执法部门出面,把记者解救了出来。不是每次都很惊险,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采访成功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每一次采访前,我们都要进行方方面面的调查和策划,把所能想到的情况都提前设计好。我们如果仍然停留在栏目刚播出时的暗访水平,现在肯定难以进行,所以要求我们必须达到中央电视台最专业的暗访水平。

  记 者:记者承受的压力一定很大吧?

  吴光秋:造假者们知道,只要一旦暴露,肯定完蛋。记者毕竟不是警察,警察遇到突发事件,最后拿出证件,说我是警察,是有震慑力的。但我们的记者有什么?可是我们的暗访记者还是乐此不疲,现在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2003年我们栏目就出了两个全台先进,我感觉得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我们见面后很少有谈危险的时候,最多就谈一谈压力。有一种心理压力,是跟造假者接近。有一天半夜,一名暗访记者给我打电话,说到造假者家里看到造假者的母亲了,跟自己母亲长得特像,他哭了。三十好几的人哭得很伤心,感觉好像自己很不道德,骗取了人家的信任。有时候我也跟他们讲讲大道德和小道德的关系,只是讲讲而已。这种压力很大,无以排解,我经常等他们回来后,和大家大醉一场。但是每一次拍摄成功后他们也很高兴,有一次凌晨5点半,记者给我打电话:“老板,拍到了。”很简单,就是五个字,我就能感觉到他心里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兴奋。

  记 者:《每周质量报告》出台后,经常会对一些食品产业、一些地方有代表性的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对于这点您是怎么考虑的?

  吴光秋:没错,有的时候打击是致命性的,比如金华火腿就是这样。媒体反映的毕竟只是少数,但我们的目的是为更多的造假者敲响警钟。今年全国两会时,我们也在多方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代表们的意见是大力支持我们。试想一下,现在金华火腿确实是代价惨重,但我们不妨作一假设,当金华只有一家企业用敌敌畏的时候,它会倒掉吗?这个问题早一点报出来,早一点让公众知道,代价更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跑到主产区做的原因。短痛是正常的,没有短痛,国家不可能长治久安,我们百姓不可能吃到真正放心的食品。这种东西可怕就可怕在它跟恶性中毒事情不一样,这是一种慢性的积累。我们有一期节目报道了做腐竹用的就是染布用的染料,刷墙用的胶漆。而从那里流出去的腐竹占市场的一半以上。你想想,总那么吃下去,人不得病才怪!对一个行业来讲,被曝光是好事,我们采访过金华火腿一个正经企业的老总,他说金华火腿的事件能教育三代金华人,至少这三代金华人不敢再造假了。我们一报,执法部门进行了整治,好像是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严重危害了咱们老百姓健康安全的东西,我们能要吗?再者,正是因为有这些造假、低成本、不公平的竞争,正规企业的发展才受到了遏制。不打掉这些东西,经济没法发展。如果整个行业都是造假的话,这个行业我们还要它干什么?

  记 者:您对《每周质量报告》的现状和未来怎么看?

  吴光秋:从技术上来讲,我觉得这个栏目还不能算成熟,还是在成长期吧。目前从反馈来看,我们栏目已经有了一批铁杆观众。我们用六个字概括栏目的定位:质疑、调查、记录。在这个栏目的处理上,我们筛选新闻有两条原则:一是独家;二是不猎奇,个别现象我们一概不做。我的目标就是把栏目办黄了,不是说压力太大办不下去了,而是什么时候我没有新的选题做了,再也无假可查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栏目就是真正地成功了。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我们的节目,播出了40多期,领导前后批示了7次!目前是播出一期查处一期。去年年底国务院派出了4个调查组,专门调查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后的案子是如何解决的。(李峥)(来源:中华新闻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