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沱江污染拷问环境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09:16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黄冀军

  现在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制造者川化股份有限公司肇事之始已两月有余,在这段日子里,人们不断在问:这起影响了上百万人、损失上亿元的特大水污染事故是怎么造成的?谁该来为这场人祸负责?100万元的行政罚款会不会是一个了结?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最高罚款额依然“轻如鸿毛”

  4月5日,川化集团公司控股的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化股份”)向有关部门缴纳了100万元罚款,这是环保部门针对此类事故法定最高罚款数额。

  在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中,作为肇事企业的川化股份,在技改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的情况下,就擅自投入试生产,在污染事故发生后,川化股份环安处又一直在制造假数据上报,3月2日在检查组面前出示了一套达标排放的假数据。换言之,如果不是被抓了“现形”,川化股份自己是绝不会停止这场污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或者减少排污,并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川化股份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停止或减少排污,还隐瞒不报。

  而川化股份之所以如此视法律为无物,是因为即便是其环境违法行为被抓住,现行环境法律法规对其的处罚,远不及其违法所得带来的利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最高不超过20万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罚款。区区100万元的罚款,对资产数亿元的川化股份来说,不啻是“九牛一毛”。

  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屡屡“触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现行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的权力有限,环境执法威慑力不足。由于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远远低于企业因违法获得的收益,不少企业宁愿每年支付污染罚款,也不愿关闭污染严重的生产线或停止排污。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环境违法企业的行政责任“门槛”和违法成本,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该担的责任谁都休想脱身

  100万元的行政罚款,并不应该是沱江事故责任追究的终结。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和第三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作为事故肇事者的企业法人和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1998年,运城市天马文化用纸厂负责人杨军武被以重大污染事故罪定罪判刑,但与沱江事故的影响范围和造成的直接损失相比,曾经被称为我国首例“环境罪”的山西天马案造成的几十万元损失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造成了上亿元的污染损失,川化股份的法人刑事责任自然是难以开脱的。而对此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又将如何认定?从川化集团董事长、总裁谢木喜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2月16~27日,给料泵出现故障的问题从工人反映到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工艺副厂长、设备副厂长,甚至到一位声称自己没听到的川化股份副总经理,直到3月3日环保局找到谢木喜本人,这一连串的公司主管人员就这么放任事故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对这起特大污染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如何追究,我们将拭目以待。

  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此次超标排污并非川化股份污染的一个偶然,从成都市青白江人对自己是“毒人”的戏谑,到川化股份环安处处长曝出的企业污染监测长期存在“两本账”的内幕,川化股份对沱江由来已久的污染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这个污染大户的长期污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又应该以何种形式来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呢?

  尽管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十几年过去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却一直处于“缺席”状态。这种责任缺失,不仅助长了当地的环境违法行为,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执法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看来,建立并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体制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川化股份超标排污,污水轻易突破了青白江区污水处理厂“第二道关”,长驱直入进了沱江,而且一排就是20天左右。而3月1日,四川省环保局最早接到的有关沱江污染报告却是来自下游的资阳市环保局。

  如果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或许这场特大水污染事故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在沱江事故中,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川化股份和沱江水质的监管、对水污染事故的报告和应急中暴露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

  据了解,长期以来川化集团一直未按国家和四川省的规定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但却在事故发生后仅3天就装上了。如此神速,当归功于这场代价惊人的事故吧。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