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各民族水乳交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4日12:58 新华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4月14日电(记者阿斯钢)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正在对中国的民族关系产生 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睦相处、相互依存的新型民族关系正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曾被周恩来誉为“模范自 治区”的内蒙古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何星亮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各民族,尤 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大多被固定在土地和牧场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间的交往极为有限,由此而产生的民族意 识也是半封闭的。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他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各民族原有经济生活的狭小圈子,民族间的联系冲破了地域限制,使不同民族之间得 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加密切了中国各民族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曾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担任过重要职务的韦玄说,内蒙古的民族交往已由过去的区内转向全国;由过去的 互帮互助,转为经济上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他认为,这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改 善和融洽。

  内蒙古的名牌产品在中国各地畅销不衰。如伊利、蒙牛等名牌乳制品,鄂尔多斯、鹿王等名牌羊绒产品,另外,一些 电力、能源、原材料在中国市场上的分额越来越大。而其中绝大多数的产品是依靠大草原这个独特的优势打出去的。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商品交流空前活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来自少数民族地 区的工艺品、服饰等风行一时;朝鲜族的冷面、傣族的傣家菜、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几乎遍及中国各地。与此同时,其他地区 的各种商品也大量涌向民族地区,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出现的时髦商品,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流向边远的内蒙古、新疆、西藏 等地。

  商品交流的活跃有力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在人员、投资、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据不 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数百万少数民族农牧民走出草原、深山,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使许多内地城市出现了多民族聚 居的特色。如北京,目前55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达到59万。在沿海发达的广东省,55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更是达到123 万。2000年,中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住着56个民族人口的地区有11个,而 10年前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只有北京一个地区有56个民族居住。

  以市场为基础,优势互补、经济互利为原则的联合投资成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统一大 市场的形成,也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内蒙古向北京输送了大量的电力,新疆的棉花、石化产 品,云南的有色金属和烟草,贵州的铝制品都成为海内外市场上的重要商品。

  著名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对记者说,就在10多年前,居住在内蒙古境内的汉族同胞,对马头琴很不了解,现 在却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我这里学习。而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饮食习惯被越来越多的其他民族所接受。在中国,各民族交往 的增加,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和了解,也使中国传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得到加 强和发展。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